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央广网:[十年,这里]医改踏深水:安医大一附院的裂变与新生

时间:2018-01-09浏览:843设置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读博的时候每月800元(津贴),现在每月5000多元,我十分高兴。当然,以后结婚生小孩,这工资不知是否有捉襟见肘之感?不过,知足常乐。”这是2014年初,刚刚结束11年求学生涯、入职安医大一附院的医学博士陈博,接受采访时说的话。


      五年之后的2018年初,陈博成为主治医师,刚刚过去的2017年,作为副教授,他在安徽医科大学带了自己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陈博介绍:“如果从工作上来讲,从2013年7月份刚刚来医院,变化还是蛮大。这种变化是从内心深处体现出来的,即我面对同样一类病人、面对同样一个临床问题,我的思考方式或者我的处理能力更强,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


      经历了15个月的、在业内有“魔鬼训练”之称的住院总医师,陈博说,自己的业务能力有了90度爬坡般的长进。而过去这五年,安医大一附院也有了自己的裂变与新生。最突出的就是2017年10月开诊的高新院区。


      去年(2017年)10月,对住在合肥市高新区的慢性病患者张大爷而言,有个很不错的消息:安医大一附院高新院区正式开诊,从此,他不用再跑十几公里去城东的安医大一附院本部。


      临近高速、机场,独特的区位优势,对周边及省内外群众而言,高新院区的开诊的确让他们省了不少心。而对于安医大一附院而言,高新院区开诊的背后是一系列的流程再造,更是医院管理理念的更新。高新院区采用“大专科,小综合”的模式,设置肿瘤治疗中心、消化病诊疗中心、创伤中心等五个特色中心,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精准医疗。


      一个月后,高新院区运作模式的优势得到充分展现。2017年11月7日下午,一名全身烧伤80%、四肢严重烧伤炭化、右上肢呈屈曲状的患者,被送往安医大一附院高新院区。患者家属杨女士介绍:“我们干瓦匠放了三天假,他没事的时候拿着鱼竿钓鱼,不小心给电击了,人都烧焦了。”


      高新院区烧伤科主任陈旭林在给患者诊断时发现,患者同时合并脾脏破裂、肾脏挫伤、腹腔内出血、腹膜后血肿、极度失血性休克。在肝胆胰外科、麻醉科、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泌尿外科、手术室等科室密切配合下,经过6个小时的多学科联合手术,保住了患者的性命。


      陈旭林介绍:“我们把他从CT室直接拉到手术室,然后在手术室里面进行普外科、泌尿科等多学科治疗,决定手术后,普外科医生立即上台开刀。消化中心、心血管中心、内科外科在一起,是以系统疾病为中心的就诊模式。平时相对而言各自独立比较松散,但是遇到这种复杂的复合伤能够形成合力。”


      陈旭林补充,如果按照以前的惯有模式,这个病人很可能就“斗”不过伤情,“照以前的模式,病人发现脾脏破裂,回到病房后需要普外科医生。因为在安医本部烧伤科和普外科不在一层楼,医生来回折腾,坐电梯下来,再到病房,估计要耽误一两个小时。如此一来,病人可能已经没了。”


      安医大一附院院长梁朝朝说,设立高新院区,是安医大和一附院几代人多年的努力目标,而这种努力,就是为了落实“大病不出省”的医改方向,“尽量让安徽的病人不要到安徽以外的地方去看病,一方面很不方便,另一方面给北上广其他医院增加负担。本身安徽经济比较落后,如果病人再辗转到外地,家人陪同吃住行,会增加更多负担。三个月不到的时间,整个高新院区的发展还是非常不错。我昨天上午到高新院区各个病区,包括门诊观察了一遍,病房秩序及环境都比老院区好很多,医护人员的精神状态也很好。”


      医院有前景,医护人员才有动力。当一家医院受制于所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态时,埋头于自身建设恐怕是医院最好的出路。


      张泓在安医大一附院急诊科做了三十年的医生,她用“天翻地覆”来形容医院近几年的发展,“2013年以后,它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2009年我们的日急诊量是50到100(人次)之间,2012年直到今天,我们的日急诊量已经跃升到600到700之间。从病人来源、病人种类看,不仅有安徽省的,还有来自于周边地区的;从病人危重程度看,对比几年前,都有非常显著的变化。”


      2013年成为科研处长的孙良丹,对五年来医院的变化,最大的感受则是,在学术科研界频频出现安医大一附院的名字,“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弄的科学影响力排名,2014年是第六,2015年是第五,2016年是第二,2017年变成第一。因为我们团队皮肤病学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小有名气。就一个省属院校而言,获得了中国的两个科学十大金奖以及三个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


      医院党委书记金宗祥说,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未来一段时间,安医大一附院就是通过制度建设,在做强做大上下足功夫,“在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这一块要做强,学科建设是关键,学科建设上人才是核心,另外要加强内涵建设。从做大角度看,以精细管理和优质服务为总揽,开展制度建设提升年活动,通过制度来管权、管人、管事,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和水平。”


时间:2018-01-07

来源:http://china.cnr.cn/yaowen/20180107/t20180107_524089728.shtml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