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校园新闻

我校生殖医学团队原创性成果再登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

时间:2018-07-20浏览:3314设置

   日前,我校曹云霞生殖医学研究团队继在全球首次发现无头精子症男性不育致病基因SUN5后,又发现了另一个无头精子症关键致病基因PMFBP1。该研究成果已于昨日在国际著名人类与医学遗传学杂志《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上刊登。我校曹云霞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卫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朱复希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超博士、安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峰松副教授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杨晓玉副主任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


   根据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在已婚夫妇中,不孕不育的平均发生率为10%-15%,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约50%由男方因素所致。男性不育疾病的种类繁多,其中特发性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畸形精子症和精子功能缺陷是临床上发现数量最多、病情较重、病因不明的男性精子发生异常疾病。无头精子症是一种非常严重而罕见的畸形精子症,该合作团队近三年来对其致病基因鉴定及发病机理进行了连续系统性研究和探索,相关工作相继发表在《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eLife》,《人类生殖》(Hum Reprod)等国际权威专业期刊上。
   此项研究在已排除SUN5突变的无头精子症家系中成功克隆了无头精子症新致病基因PMFBP1并构建了Pmfbp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对Pmfbp1-/-小鼠进行了细致的表型分析,明确了PMFBP1在精子发生和形态维持中的重要作用。成果显示:PMFBP1基因表达的缺失虽然对睾丸组织正常发育没有影响,但会引起精子头尾连接的异常和断裂,最终导致男性不育。研究团队前期发现的SUN5基因突变和本次发现的PMFBP1基因突变一起能解释大约70%无头精子症患者的致病原因,大部分无头精子症患者得到明确的遗传学诊断。该研究还探讨了无头精子症患者基因突变情况和辅助生殖结局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基因诊断平台和安全有效的辅助生殖治疗方案,为无头精子症患者临床上的遗传学诊断、遗传咨询以及生育选择和辅助生殖治疗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和指导。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科研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附:论文链接:https://www.cell.com/ajhg/fulltext/S0002-9297(18)30204-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