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大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医大要闻

【百年战“疫”安医人】陈超常:矢心投身寄生虫病学研究

时间:2020-04-04浏览:548设置

    【编者按为了捍卫人民健康,代代安医人始终坚守“以医报国”的理想,将学校发展与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他们以“除人类之病痛”为誓言,心怀家国、使命在肩他们怀揣医者仁心,敢涉险滩、执着求索,一直活跃在国家疫情治理和公共卫生领域的战场上他们以弘毅担当、精医报国、康民济世的安医精神,耸立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在当下特殊历史时刻,我们追寻安医人百年故事,撷取一些老安医人的奋战往事,以激励广大师生秉承先贤之志,勇担时代使命

陈超常,浙江温州永嘉人,我国著名寄生虫病学家,医学家,教授,自1952年至1967年在我校工作,对寄生虫病学研究有很深的建树,翻译一批西方优秀的医学著作,编写了一系列医学教材,为我国的医学教育产生积极影响,在我校工作期间为我校的公共卫生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安徽省防治血吸虫病也做出了诸多贡献。

为祛除病痛 投身寄生虫病学研究

我国的地理和气候,都适宜寄生物及其传播宿主的繁殖,所以寄生物种特别多,祸害也最重。其中例如瘫疾、黑热病、日本血吸虫病、钩虫病等,都分布广泛。出生于温州永嘉的陈超常,早年便目睹寄生虫泛滥与危害人民的现状,他认为投身寄生虫病学的研究与学习有益于民族健康,有利于民生的国家大事。

1928年8月,中国寄生虫学的开拓者洪式闾深感寄生虫病及其他传染病对人民的危害,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寄生虫病研究机构——杭州热带病研究所。陈超常受其精神的感染,欣然加入,作为实验操作员。在洪式闾的带领下,逐步在浙江杭州周边开展了姜片虫病、血吸虫病、疟疾、钩虫病等地方病的调查和防治研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陈超常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寄生虫病学研究的论文。

在蚊虫传病试验研究方面,陈超常做了大量的研究,1935年,发表论文《杭州疟蚊浅说》。1936年,发表《杭州华支睪吸虫之初步调查》,以及《姜片虫病与学童年龄及智能之关系》。陈超常在萧山地区,做调查和测验,检查的小学生共450人,生姜片虫病者236人。他将健康的学生和患病的学生,进行智力对比测验,证实寄生虫对学生学业有恶劣的影响。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陈超常教授还坚持到第一线调查研究,不放弃科研,经常深入到杭州周边地区实地考察。1939年,发表《丝状虫病及其传布者(蚊类)之调查》、《姜片虫病之感染与儿童年龄之关系》、《家对于姜片虫之感染性》。1940年,陈超常就广州市立医院2584人做了调查,蛔虫感染率为17.9%。1940—1941年,陈超常和吴光对上海的动物肠道寄生蠕虫进行了报道,涉及圆线亚目线虫11种。值得一提的是,1939年4月,陈超常在上海举行订婚庆典,当时我国现代词宗也是陈超常的老乡夏承焘,中国著名药物学家、运动健将黄胜白等也都到场祝贺。

抗战胜利后,陈超常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科研和教学。1946年编著了《人体寄生原虫学》由龙门书局出版。1948年成立浙江省第一个专门防治血吸虫病的专业机构,称之为“浙江省地方病防治所”,所长由寄生虫学教授陈超常担任。该所受浙江省直接领导,经费、药品、设备可能来自善后救济总署,所址设在嘉兴中山路东,原省立嘉兴医院门诊部楼下,有两间办公房,人员9人。同时还在步云镇(徐步桥)设立分所,建有3间平房。分所其实就是工作点,周梅亭医师等应陈超常教授邀请到所里工作。这个所曾经进行过l000例分析,其科研成果由陈超常于1948年在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作过学术报告。1949年底,当时国民政府卫生部寄生虫病专家徐锡藩教授来嘉兴视察血防,去过步云镇。1949年4月份,当时卫生厅同意给病床等设施,筹建血吸虫病防治机构,拟在嘉兴市南大营建造所址。由陈超常教授和周梅亭同去省卫生厅领取防治机构所需医疗设备,从杭州装火车一节运回嘉兴。直至,1949年5月嘉兴解放,7月专区接管防治所工作,陈超常教授才结束工作。

1949年1月份,陈超常教授根据Todd氏的1946年版的实验诊断学提要,并结合自己经验总结编著而成的《实验诊断学提要》由龙门联合书局出版发行。此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论述实验诊断学的著作,在学界影响巨大,出版仅30个月内,发行了14000册,其中该书第72页的“沉淀法”,对后来从粪便内虫卵检查起到很大的作用。由于书出版的较急,书中出现了一些错误,被读者发现写文章指出,陈超常教授则以十分谦虚的态度接受批评,并在杂志上公开发信致歉和表示接受批评,并立即改正。

1950年,陈超常主译的《西塞尔内科学(第七版)》出版发行了。《西塞尔内科学》是由国际著名医学专家共同撰写的一部医学巨著,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世界各国医学院校皆以此为教材,并被誉为“标准内科学参考书”。这套书汉译文字共约200多万字,分为上、中、下3册和全11册分册装两种版本,从1950年至1956年,6年内再版9次,在学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国医学界对此书也一直有着深刻印象和良好评价,直至今日,网络上还有本书大量的交易,可见影响十分深远。

1950年9月,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出版了陈超常编著《人体寄生虫学》作为大学教科书。该书将全国各地的寄生虫病学的研究资料进行总结梳理,将个人15年来从事翻译研究及教学的所得结合起来的著作,并在1946年5月和1947年9月版本基础上进行增订而成。

1950年10月,他主编的《中华地方病学》第1册“原虫病”出版。1951年,《中华地方病学》第2册“螺旋病体及立克次病体”出版。这两本书是在总结从1920年代以来30年间我国各地寄生虫病各学者的研究成果梳理汇集,按照地理分布,各地病发指数,流行病学等分条编辑。

1951年9月,陈超常教授与周梅亭编译的《简明病理学》出版发行。该书以安迪生的病理学为蓝本,并结合我国实际,是一本文字简明、插图清晰、切于实用的中文病理学著作,是初学者外科学入门的好教材。

奔赴内地 矢志教学

1951年,时任东南医学院军代表李广涛到上海邀请学者来校从事教学工作。李老首先想到的是沪上公共卫生学大家苏德隆,但是苏德隆教授工作任务繁重,不能来安徽教学。于是,苏德隆教授着力推荐陈超常教授。当李广涛找到他时,陈超常二话没说,毅然决定来安徽从事寄生虫病学教学工作。

在寄生虫病防治方面,陈超常教授在我校工作期间做了大量工作。新中国建立初期,血吸虫病流行区内,广大农民受病魔的摧残,丧失了劳动力。为了解放劳动力,促进生产,血防人员积极查病、治病。调查推算,当时全省每年约有60~80万病人需治疗。西医疗法主要是给病人注射酒石酸锑钾,传统的方法是一个病人用药20至30天。但此药毒副作用大,疗程过长,不适宜于实行大规模的住院治疗。于是,医疗工作者边治疗,边摸索。1952年12月,陈超常和赵韻闻副教授带领100多名学生,到歙县农村进行粪检普查,同时进行设点扩大治疗的研究。他们得出结论:只要严格排除酒石酸锑钾禁忌症,加强治疗中对病人的看护并及时处理毒副反应,在农村设点扩大治疗是可行的。到1956年,收治病人数量由过去的几百人增加到几万人。

此外,陈超常还和唐后俊、杨兆莘等教授共同进行的皖南山区和华阳河农场湖沼地区钉螺生态的研究,填补了我省对钉螺生态研究的空白。此后,他走遍全省各流行区,深入群众,深入现场开展调查研究和指导防治工作。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刻苦钻研,对基层的血防工作人员热情诚恳。生活上艰苦朴素,作风上平易近人,每到一处都受到人们的欢迎。1955年,还发表了论文《皖南钉螺生态之研究》。

在教学方面,陈超常非常注重授课工作,在教研室内组织集体备课,注重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方式,对青年教师更是要求严格,要求上课必须要有讲稿。他本人则在课堂上注重板书的作用,每次课结束时,黑板都是满满漂亮的板书。由于陈超常教授有着深厚的外文基础,每一次讲课都将专业术语用英文写出,这对当时的学生起到了开阔眼界与思路的作用。

在生活上,陈教授离开妻子儿女,只身一人来到安徽,每一学期教学结束后才回上海的家中。当时条件很差,陈超常教授自己煮饭,一边上课,一边从事科研,一边投身到防治血吸虫病的战斗中。

1966年文革开始,1967年学校全面停止了授课,陈超常教授回到上海。从1952年开始,直到他回上海,陈超常教授在我校工作了整整15年,为我校的寄生虫病教研室的建设和安徽省吸血虫病防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闻中心)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