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中安在线:【榜样】陶芳标:教书育人是热爱 服务社会是责任

时间:2020-09-14浏览:978设置

 

 陶芳标在课堂上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伴日出出行,伴星月晚归,平均每天工作时长大于15个小时,自己补充经费做科研项目……在安徽医科大学,每天晚上11点以后从学校北大门总是走出一位回家的教授,从大年初一到大年三十,披星戴月,一走就是33年。

    他主持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妇幼保健医学”专业,创建了走向世界的我国第一个出生队列,带领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科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以德立教的初心、教书育人的使命。他就是陶芳标教授——安徽医科大学教职员工心目中的“拼命三郎”,学生心中的“标哥”。

    热爱:站定三尺讲台 潜心教书育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觉得,老师就应该担当起这个责任。”陶芳标从站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就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担在了肩上,“教师要以渊博的知识传播给学生,以高尚的情操去影响学生,以模范行为去感染学生,这是我们作为老师一辈子的工作。”他认为,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看着一双双充满对知识渴求和对未来期盼的眼睛,我没有办法不认真、没有办法不坚持、没有办法不努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个教师首先要把课上好。”

    2000年腊月二十七晚上9点多钟,爱人上夜班,在家哄女儿睡着以后,陶芳标匆匆下楼往教研室赶,想能够在春节放假期间抓紧时间把新学期要上的一门课——《妇幼心理卫生学》教学讲义编出来,非常不幸的是,他在5楼一脚踏空,踝骨骨折。第二天打好石膏,在床上躺着的38天时间里,陶芳标找人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木板桌,一边吊着腿,一边写着讲义。三易其稿,终于写成了20余万字的一本教学讲义。

陶芳标

    2000至2001年陶芳标在复旦大学读博士期间,为了减少对学生学业的影响,他连续两年返校14天授课、答疑,最后一次课结束时累倒在讲台上。

    连续性的长时间工作,使陶芳标患上了腰筋膜炎,每年都要发作几次,疼得站都站不住。可是他却常常撑着扭曲成“S”型的躯干站在讲台上,用一位高年资老师给他特制的绑带来固定腰背,硬是没有因为腰疼而缺过一堂课。

    33年来,陶芳标多次带领学生深入学校、社区、农村和妇幼保健机构开展社会实践、科研调查。带教学生的毕业论文曾经连续5年获得公共卫生学院毕业论文答辩第一名,带教的5名学生为安徽医科大学获得了第一次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从2001年至今形成的每个周末以学生担当学习主角的例会制度,已成为安徽医科大学一道亮丽的“风景“。

    钻研:勇攀科学高峰 科研反哺教学

    大学期间,陶芳标是在拿学校最高档助学金——每个月17.5元才完成五年学业的,深知惟有勤奋学习、追求真理,才能报效国家。他在大学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培养下锤炼政治品质,以更高标准和更严格要求约束自己。走过了从最初的追求优秀科研成绩,到现在全身心投入探索将科研反哺教学的路径与方法,升华了育人的使命。

    为了弄清患有苯丙酮尿症的母亲生育下一代有哪些影响,陶芳标从2002年9月到2003年6月,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就带着三五十个学生和青年教师,租两辆大巴车,跑遍六安市金安区和裕安区的所有村庄。调查的区域覆盖了138万人口。为了这个课题自掏腰包欠下了30多万元的外债,但两年来,数千个工作调查日的科研实践,培养了学生现场调查能力,磨砺了意志品质,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同学仍然怀念那段经历,感激那份收获。

    “能用时间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困难。”这是陶芳标一直坚信的,虽然科研前期困难重重,外债累累,但通过他和团队的努力,最终将这些经历都变成了硕果。“因为了解,你才能热爱,因为热爱,你才会投入激情。把这些激情拿出来投入到我们的教学科研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就能把每件事都做好。”

    陶芳标带领学科建设,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从1987年留校其教研室仅有3名教师,到现在成为安徽省重点学科、中央与地方共建“妇幼卫生综合实验室”、人口健康与优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再到2019年主持并申报成功建设“出生人口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些不仅是一个学科特色和优秀发展的标志,更是为本科学生素质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用科研反哺教学,还在于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了教材。2002年陶芳标主编的《妇幼保健学》循证了国内外妇幼保健领域最新成果,成为妇幼卫生专业本科生专业教课书,也是妇幼保健专业工作者案头必备参考书。

    近十年,陶芳标主编了我国第一本《公共卫生学概论(案例版)》第1、第2版,为数十所高等医学院校使用;主编了国家规划教材《儿童少年卫生学》第8版,成为我国预防医学权威专业教课书之一;与复旦大学钱序教授共同主编的国家规划教材《妇幼卫生概论》,丰富了我国妇幼保健医学专业教材体系。

    责任:投身疫情防控 与新冠肺炎病毒赛跑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陶芳标从1月21日开始即夜以继日地投身疫情防控。由于当时对新冠肺炎病毒知至甚少,疫情趋势不明,他每日在学校工作到半夜,认真判别每条信息,编译新文献。在对新冠肺炎疫情有一个初步了解后,他通过网络带领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每天跟踪安徽省和全国的疫情动态,探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发展规律,开展模型预测安徽省疫情变化,在2月18日即预测了2月底至3月初的控制趋势,评价安徽省综合防控效果,经多家媒体报道,对稳定社会情绪起到了积极作用。

    “陶老师每天早上七点多就从家来学校,晚上将近十二点才回家,每天都是这样的工作强度,”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伍晓艳说,“那时候学生们都不在学校,许多工作都不方便开展,陶老师每天给我们开视频会议,还要进行有效信息的大汇总,非常辛苦。”

    为及时指导疫情期间在家隔离或网课学生的科学用眼、预防近视,陶芳标还主持制定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儿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近视预防指引》和《儿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近视预防指引(更新版)》,编制科普作品3件,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中小学生用眼卫生指南》阅读量超过30万人次。

    背负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陶芳标用一个月时间心无旁骛地主持制定了《安徽省学校新冠肺炎防控系列标准与指引》,为全省大中小学顺利开学提供了技术标准。在此期间,他每天投入到这方面工作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以上。

    长期以来,陶芳标献身教育事业、投身科研,先后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安徽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省级模范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等荣誉。

    近期,更因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迎难而上的“逆行”,陶芳标获得了安徽省预防医学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实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初心。(记者 聂静洁)

      时间:2020年09月14日

      来源: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20/09/14/008517490.shtml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