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大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医大要闻

【回眸“十三五” 启航“十四五”】向上提升,向下扎根 医疗卫生事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时间:2021-03-16浏览:1091设置

“十三五”时期,是我校直属附属医院医疗卫生事业迭代升级,医疗卫生服务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5年。在充分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直属附属医院始终秉承医教研协同发展理念,在改革与发展的“快车道”上不断突破,加大区域优质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资源的供给能力,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充分发挥其在全省卫生健康领域的支柱引领作用。

创新管理体制,优化校院两级管理机制

制度创新是创新的前提,具有完善的制度创新机制,才能保证附属医院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有效进行。“十三五”期间,学校深化“院院合一”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安徽医科大学推进临床医学人才培养“院院合一”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充分发挥直属附属医院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调整安徽医科大学医院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主任主管、副主任协管、各医院落实、医管处督办”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修订完善直属附属医院重要事项向校党委常委会请示报告工作制度,制定下发《关于推动直属附属医院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安徽医科大学党委关于加强对直属附属医院党的全面领导实施意见》《安徽医科大学关于加强直属附属医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等制度,形成了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鼓励督促附属医院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认真履职尽责,强化担当作为,为推动医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谋人民健康福祉,实现医疗服务新发展

直属附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十三五”末(截至2020年底),附属医院总开放床位数突破1.6万张,门诊量近1000万人次,出院病人约50万人次,三、四类标准手术台次占比在70%;新增3所直属附属医院,8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顺利通过结题验收;与200余家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积极推进亚专科建设与临床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开展罕见病门诊多学科(MDT)会诊;新增国际先进技术5项,国内领先新技术新项目近100项,省内领先技术项目200余项。第一附属医院获批建立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医疗救治中心(安徽)、国家发改委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与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

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善。直属附院通过改善就诊环境、完善流程制度、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开展医疗质量自查督查与评估整改、推进启用电子病历质控系统等措施,在医联体内实施技术辐射带动和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社会满意度。五年里,附属医院共计获批21个省级专业质控中心建设项目,并牵头成立了“安徽省公立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长三角医联工程项目与安徽省口腔专科医联体;2所附属医院率先通过JCI国际认证,2所附属医院入选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医院、科室”名单,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不断探索医疗服务新模式。启动DRG收付费改革,加强“智慧医院”建设,大力推进远程医疗与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一附院、二附院获安徽省首批互联网医院授牌,医院信息化服务和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瞄准大健康社会需求,推进国家呼吸科区域医疗中心和心血管内科国家临床研究分中心与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设项目创建工作,附属医院集团化管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稳步前进。

激发协同力量,提升学科发展新高度

医学学科承载着临床服务、人才培养、技术和知识创新等基本功能,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和基石。学校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改革项目、双一流学科奖补项目、地方高水平大学项目、地方高水平大学奖补项目,发挥对附属医院优势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对附属医院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构建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重点学科为基础的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新建16个临床学科系,覆盖60余家附属医院和临床学院的20余个临床二、三级学科,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

同时,积极推进附属医院临专科建设,发挥妇产科、神经内科、内分泌、血液、病理等学科特色和优势,推进一附院创建安徽省眼耳鼻喉医院等专科医院癌症、胸痛、卒中、创伤、感染病等诊疗研究中心建设谋划安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精神医学分院安徽医科大学疑难消化道疾病影像检查诊断中心等一批校级特色诊疗中心建设搭建学科平台,逐步实现临床学科专业向高、精、专方向发展,一附院确定皮肤科等15个学科为医院首批“登峰计划”学科建设项目,二附院实施专病带专科、专科促学科的发展思路,打造一批在省内外有声誉、有影响的优势专病专科、疑难病诊疗和关键诊疗技术等特色诊疗项目,形成带动临床诊疗的头雁效应

坚持医教协同,打造人才培养新平台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十三五”期间,附属医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人才培育质量,推进临床医学院内涵建设。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承担临床医学专业各层次培养任务,巢湖临床医学院成立了全科医学系、医学心理学系和精神医学系,全力保障农村定向免费医学生和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获批成立安徽省精神医学中心;附属阜阳医院开展临床实践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推进二期、三期工程临床学院项目建设规划。

加大临床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完成派出上海近300名住院医师培养计划,举办临床医学院临床实践师资培训班,结合本科审核性评估整改和本科专业认证工作,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坚持以本为本,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于90%。建立健全毕业后医学教学体系建设,推动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内涵建设,五年里,附属医院共计培养学员3000余人。加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开展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申报工作。建立完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机制,2015年以来,全面完成临床医学“5+3”培养改革工作,启动专业博士学位教育改革。

加大“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人才项目”对直属附属医院领军人才引进、学术技术带头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五年里,新增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5名,省政府特殊津贴9名;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或后备人选65人,江淮名医23名。探索人才招录培养晋升新模式,通过柔性引进、实施双聘工程文件、院内职称动态考核工作、优化岗位设置方案,完成岗位分级管理、制定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共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300余名。

推进“产学研用”,打造科研创新新高地

附属医院优化激励和考核机制,创新出台并实施科研人才聘用管理办法与国自然申报办法等系列文件,从体制机制上促进科研创新。积极开展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团队、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工作,建立专职科研队伍,建成安徽省首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配子及生殖道异常研究重点实验室,推进呼吸道疾病研究与医学转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

“十三五”期间,附属医院获资助科研项目总数近1000项,其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超过200项;新获科研资助经费总额超2亿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额超10000万元,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额近3000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超1万篇,年均发表学术论文约232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数2000余篇;科研奖励总数80余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56项。

启动附属医院临床大数据中心、标准化样本库和研究型病房建设,要求打造院内科研平台,给予科研创新发展空间,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增强医院的专利申报意识,提升专利申报水平。致力于推进转化医学发展,启动一附院研究基地和生物样本库、二附院研究基地和研究型病房等多个研究机构建设工作,积极组建转化医学研究团队,通过充分发挥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高水平转化医学研究实体,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请战抗击疫情,无悔逆行出征

附属医院在护佑人民健康的发展过程中,铸就了一支能战斗、肯吃苦、善战斗的医护队伍。2020年,为全力打赢新冠疫情的阻击战,各附属医院全员取消春节休假,第一时间吹响抗击疫情的集结号,先后派出6批235名专家和医护员工支援湖北武汉和我省多地的抗疫战斗。各医院按照感染病区要求,快速进行病区改造、设立发热门诊,累计接诊发热患者近万人次。整个疫情防控过程中,做到确诊病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圆满完成了疫情防控各项任务,涌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各附属医院还充分运用智慧医院最新科技手段,积极探索远程会诊平台建设,助力抗击疫情。作为我省首批挂牌成立的互联网医院,一附院、二附院在线诊疗的总咨询人次数达6万人次,配送药品共计1994份,患者满意度达到99%以上,成功开展我省首例5G网络远程协同手术,获批立项的省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安徽省影像云平台,及时精准有效地进行新冠肺炎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累计筛查病例30余万多次,服务基层医疗机构近900家。各单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高度重视、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我省乃至全国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凝心聚力谋跨越,继往开来绘蓝图。“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深入审视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深刻认识我国社会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新矛盾、新挑战,充分把握附属医院发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我们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在附属医院发展上跑出“安医速度”,彰显“安医特色”,展现“安医作为”,树立“安医品牌”,努力推动“安医系”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行稳致远。(医院管理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