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亿+阅读量 微博热搜榜前十 听我校遗体(器官)捐献接受站志愿者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2-04-09   

“你能接受遗体捐献吗?”在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中心安徽医科大学接受站的登记志愿者中,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年轻,却做了这件伟大而平凡的事。4月8日,他们的故事被新华网官方微博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年群体的广泛关注。截至发稿时,“你能接受遗体捐献吗”这一话题的阅读量已达1.8亿余人次,讨论次数1.5万,受到了74家媒体的广泛转载。

    遗体捐献可供医学教学科研和病理解剖,为临床治疗、预防提供基础数据;将可用的器官捐献出来,可以救助因为器官衰竭而在黑暗中等待的人。“你是什么时候签署遗体(器官)组织捐献志愿书的?”“你当时那么年轻,为什么会选择签署志愿书?”“家人知道后,能理解你么?”“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捐赠,对此你怎么看?”接受采访的5名支援者分享了自己如何成为志愿者的故事,也从不同角度谈到了自己对遗体(器官)捐献事业的观点和体会。

    接受采访的我校2020级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周静,在2021年刚满18岁的时候就签署了志愿书,她认为遗体(器官)捐献能够有力的推动社会进步。周静不仅自己成为志愿者,还积极参与遗体(器官)捐献的宣传,是有关遗体(器官)捐献校级创新创业项目的负责人。安医大接受站副站长付杰,从志愿者和这项事业工作者的角度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介绍了近年来捐献志愿者队伍的年轻化趋势。

    近年来,我校在加强对大学生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对遗体(器官)捐献事业的宣传。党委宣传部结合每年的集中宣传时间节点,都会配合基础医学院、安医大接受站推出相关的新闻报道。2019年清明期间,策划推出的通讯稿《致敬,“无语良师”》被《健康报》头版大篇幅采用,《安徽日报》《新安晚报》等省级媒体全文转发。2019年10月23日,《健康报》再次在头版,以图片新闻的形式,报道了我校基础医学院组织开展的第一个世界解剖日感恩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纪念活动。2020年底,我校人体科学馆正式开馆,这一目前华东地区科技含量最高、最美的人体科学教育基地,一经开放就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医学人文教育和生命科学科普的网红打卡地。2021年3月,新华网走进我校人体科学院的网络直播《揭人体奥秘,认识生命本质》点击率达47.2万次。此次,新华网客户端以《清明|遗体(器官)捐献,他们年轻时做了这件伟大而平凡的事》为题刊发的采访视频,截至目前也收获了83.5万的点击率。

    每年的春分日诵读会、冬至日缅怀活动、重阳节志愿者社区慰问、解剖课前的“医学伦理课”、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的捐献知识宣传和调研实践活动等等,都是宣传报道的重点。

    多年来的集中宣传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生命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每一个医学生的心灵,社会各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了解了生命的本质、感受了生命的神奇之后,消除了恐惧心理。近年来,在安医大遗体(器官)捐献接受站登记志愿捐献遗体或器官用于医学教育和救死扶伤事业的捐赠者明显增加。“截至目前,我们办理登记志愿者近6000人,接受捐献遗体累计935例。”付杰介绍说。(新闻中心)

    新浪微博话题链接:

    https://s.weibo.com/weibo?q=%23%E4%BD%A0%E8%83%BD%E6%8E%A5%E5%8F%97%E9%81%97%E4%BD%93%E6%8D%90%E7%8C%AE%E5%90%9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