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在一块醒目的石碑前,八个朱红的大字跃然眼前:“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这是该院的院训精神,也是该院一路走来砥砺前行的生动写照。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坐落在美丽的巢湖之滨,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军区陆军医院,1951年9月成立于芜湖市,有着近67年的办院历史,巢湖周边人民群众习惯称之为“四康”。67年来,医院两迁院址,五易院名,五改隶属关系。一路走来,可谓筚路蓝缕,而今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坐落在县级行政区域的省管医院和三级甲等医院。
2012年12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安医大附属巢湖医院整建制划转安徽医科大学,成为安徽医科大学巢湖临床医学院(附属巢湖医院)。2013年1月18日,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卫生厅、合肥市人民政府、安徽医科大学4方举行移交签字仪式。自此,医院迈上“转型升级”的发展道路,开启“高水平、有特色的大学附属医院”的建设历程。
五年来,医院转型突破、积蓄势能。院党政领导班子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实施“创新兴院、人才强院、质量立院”三大战略,注重医疗、教学、科研建设,攻坚克难,积极作为,形成了医院发展稳定、动力增强的新态势,呈现了全院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新气象,保障了政治生态持续优化、不断净化的新局面。全院上下勠力同心、奋发进取,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改善,科研教学能力显著提高,党风廉洁建设不断增强,实现了转型升级新突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跨越式发展。
讲政治,坚持思想引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隶属关系的转变,推动了该院由以医疗为主向医疗、教学、科研协同并进的深刻转型,带来了该院由市属医院向省属医院的层次跃升。在转型和跃升过程中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确保稳定,是上级党委交给医院党委的庄重政治任务。院党委敢于担当,划转伊始就十分注重政治保障和思想引领,力求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断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精神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该院认真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成员每年年底撰写并上交学习体会;实行院周会制度,结合工作部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授书做法,推进学习型医院建设,开办巢医大讲堂,成立院分党校,举办中层干部培训班。经过努力争取,医院成为中国卫生计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城市医院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安徽省卫生计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副会长单位。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为医院转型升级奠定了思想基础,夯实了政治保障,营造了精神氛围。5年来,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城市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 “巢湖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院精神医学中心被评为“安徽省青年文明号”,4次夺得安徽医科大学运动会职工团体第1名。
谋创新,向管理要效益
创新,可以点石成金。创新,是加快发展必由之路。
面对原巢湖区划调整、400万人口划走带来的不利影响,面对周边大城市公立医院扩张带来的发展压力,面对巢湖区域内民营医院兴起带来的激烈竞争,院领导班子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把“创新兴院”列为建设发展的第一战略。
院党委十分重视改革创新的思想动员,并积极利用党委民主生活会、党委中心组学习会、院周会、院行政例会、巢医大讲堂,分析形势、查找劣势、总结优势、争取胜势,倾力营造“变革、创新”的精神氛围,不断增强干部职工改革的紧迫感、创新的责任感、发展的使命感。
医院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中层干部管理制度。实行临床医技科室主任负责制,采取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加强临床医技科室综合目标考核。实行依法治院,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逐步建立科学配置、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
同时,该院推进医院管理信息化,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堵塞漏洞、增进效益。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集中配送。清理、规范对外项目合作,增加医院资产收益。启动节能降耗系列工作,节省开支。
通过坚持不懈的管理创新,该院调动了医护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了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增强了医院财力和综合实力。5年来,该院业务收入从3.79亿元增加到7.81亿元,人员支出从0.96亿元增加到2.65亿元,在安徽医科大学开展的年度目标考核中取得3次“优秀”、2次“良好”的佳绩。
攻医疗,提升技术水平
医疗是医院的中心工作,医疗技术是立院之基。
该院虽然跻身三甲医院已有12年,在巢湖区域享有较高声誉,但与省内外先进医院相比,该院在医疗技术上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为此,他们奋起直追,学习学习再学习,提升提升再提升。
强化医疗工作中心地位。医院每年召开医疗工作会议,总结成绩,分析问题,探索发展举措。完善医疗规章制度,开展医疗核心制度督查,以合格病历检查、合理用药督查、三基三严培训、医疗纠纷责任追究、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病例奖励为抓手,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瞄准“国内先进”技术,组织申报校级新技术项目;着眼三甲医院“标志性”技术,统筹布局院级核心技术引进;针对科室尚存的“空白”技术,鼓励科室尽快填补空白。同时加强对外交流合作,聘请外籍专家担任医院客座教授,邀请国内一流医院专家来院会诊、讲学、手术带教,聘任安医大第一附属医院专家担任科室负责人,举办“江淮名医巢湖行”系列学术讲座。积极委派骨干人员赴国内一流医院学习进修。尝试诊疗新模式,大力推行按病种付费和临床路径管理,推广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推进亚专科建设。
打造特色品牌。目前省属医院中仅有附属巢湖医院设置精神科。该院精神科成立46年来,积累了较为扎实的诊疗技术,形成了一支德艺双馨的医护队伍。2016年精神科成为安徽省“十三五”医疗卫生重点培育专科,2017年7月安徽省卫生计生委批准该院成立“安徽省精神医学中心”。中心将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在全省精神疾病预防、诊疗、康复、鉴定、科研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5年来,该院引进各级新技术新项目 234项;年门诊人次增长100.78%,达74万;年出院人次增长31.43%,达到5.06万;年手术台次增长61.22%,达到1.58万,其中三四类手术占50%以上。经省卫生计生委调查,该院患者满意度始终达91%以上。1人被评为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被评为省百优医生,2人被评为省百优护士。
强科教,促进医教研协同
教学和科研,是医院腾飞的双翼。
以前,承担少量临床教学工作,是该院医生护士的分外事。现在,医院拥有了全科医学系、精神医学系、医学心理学系,承担越来越多的理论教学和临床带教工作,成为医院医生护士的分内事。医师护师,都是教师。
2014年以来,该院全科医学专业(农村订单培养)已有四届共263名学生进入临床培养。2014年医院成为安医大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协同单位以来,共计接收31名全科医学、11名精神医学专科学员在院规培。2017年8月医院开始承担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的临床教学任务。2017年10月医院成为国家第二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拥有15个专业基地,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住院医师来院规培。
医院现有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52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91名。为加强科研教学工作,该院独立设置科研科(研究生培养科)、教育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办公室)。成立38个教研室,积极开展教学观摩、教学查房、集体备课等活动,严格出科考核制度。
教学、科研工作,离不开学科建设支撑。2013年医院评定了5个院级重点建设专科、6个院级重点培育专科,每个专科每年分别给予建设经费100万、50万, 三年为1个周期。2017年,医院启动了第二周期院级重点学科建设。目前,该院医学心理学专业为安徽省重点学科,感染疾病科为安徽省临床重点专科,精神科为安徽省临床重点培育专科。
天道酬勤,5年来,该院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 61 篇。1人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师德医德标兵。2017年该院2支学生代表队在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
重人才,壮大发展后劲
人才是强院之本。
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有一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疗人才队伍,有一支素质过硬、乐于奉献的管理人才队伍。
医院制订了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确立“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并重、“培养”与“引进”并重、“引人”与“引智”并重的人才工作思路,及时完成岗位聘任和工资兑现。医院鼓励职工申报高级职称,改变过去职称聘任与资格取得在时间上脱节的老做法,实现了职称聘任与资格取得在时间上的衔接一致;鼓励青年骨干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和开展科学研究,并评选6项院级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遴选12名中青年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每人每年资助5万元用于科研、访学和进修。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先后3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医学人才,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4名(其中学科带头人9名、江淮名医1名)、适用性人才7名,聘任海外兼职教授3名。
截至2017年底,该院共有职工1546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45名;正高级职称36名,副高级职称124名;博士13名,硕士83名;担任全国专业副主委2人,全省专业主委副主委16人;当选人大代表2人,政协委员10人。通过五年的时间,彻底改变了全院没有博士、多个专科没有高级职称人员的局面。
增投入,改善办院条件
物质是基础,硬件是硬道理。
五年来,医院开工建造完成了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的内科三号楼(精神科住院病房)和内科四号楼。已建成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能够满足1000名人员入住的临床教学综合楼。开展理论教学和临床技能培训,住宿条件、教学条件达到省内一流水平。特别是该楼内建造、装备了标准化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设施设备堪称国内一流。完成了内科二号楼的维修、改造、升级。今年,医院又启动了新内科楼项目建设,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
该院还完成了血液净化中心扩建改造、全院电力布局整合优化改造、高压专线建设、污水处理站建设、照明系统节能改造、锅炉煤改气等项目。此外,完成了HIS系统更新,启用SPD、PACS、OA及移动心电系统,大大推进了医院信息化建设。
5年来,该院业务用房从8.6万平方米增加到11.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从2.14亿元增加到4.76亿元,设施设备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办院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院容院貌发生巨大变化。
抓党建,夯实组织保障
党的建设,事关医院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2015年6月27日,中共安徽医科大学巢湖临床医学院(附属巢湖医院)第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这是该院时隔28年召开的新一次党代会。大会明确了该院建设发展目标任务,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
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党委抓大事、谋全局,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支持院行政领导班子开展工作。院党委认真召开年度民主生活会、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党政班子内积极营造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
积极落实党总支、党支部党建工作责任制,努力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设立4个党总支、27个党支部,明确党支部书记职责、待遇,实行无行政职务的党支部书记兼任所在科室副主任制度。开展院级特色党建、党支部特色党建活动,引领党员在岗位建功、为党旗添彩。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院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各级干部“一岗双责”。与巢湖市检察院、巢湖监狱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合作共建。
5年来,该院党委被评为安医大先进基层党组织,1人被评为全国城市医院优秀党务工作者。自安医大2016年开展党建考核以来,该院连续2年获得优秀等次。
惠民生,维护和谐稳定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提高职工收入。在每年财政拨款只有640万、不足开支1%的情况下,医院通过增收节支、开源节流,不断增强财力,及时全面地兑现工资改调。多次调整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职工月平均奖励提高到原来的4倍多。提高午餐补贴、夜班费;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发放高温补贴、全勤奖、专项奖,开展重大节日慰问;实行5天工作制。
持续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该院与周边12家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与7个乡镇卫生院组成巢湖市第一医共体。此外,该院还与全椒县人民医院、无为县人民医院开展了对口支援帮扶。
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完成重大活动医疗救治保障。组织开展“百名专家进乡镇社区大型义诊“关爱留守儿童,百所农村小学健康义诊”等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其中,关爱留守儿童大型义诊活动被中央电视台报道。
回顾过去五年,在该院面临的历史性转折中,广大党员、干部、医护员工勠力同心、奋发向上,书写出建设发展史上又一页辉煌篇章。
展望未来五年,医院建设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挑战与机遇并存。该院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怀下,在全体医护员工的积极支持下,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转型升级为使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医疗工作为中心,以质量提升为抓手,砥砺奋进、勇往直前,全面开创“高水平、有特色的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设新局面!(附属巢湖医院 党委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