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人民网:探访安徽首个人类精子库 已招募80多个志愿者【组图】

时间:2019-02-22浏览:541设置

  安徽人类精子库,神秘的精子在冷冻库零下196°c液氮罐储存。

  

  

  捐献精子有严格的程序,抽血检查是必备的。

  

  安徽人类精子库开放当天,志愿者从取精室外经过。

  

  

  安徽人类精子取精室,布局一张床,暖色的灯光,洗手液、餐巾纸,窗口与精子库无菌实验室链接。

  

  精子是孕育人类生命的火种,近年来,各地精子库数量不断增加,对外一直保持神秘的状态。2月21日,安徽精子库对外正式开放,图为志愿者参观取精室。

  

  取精是个长期过程,志愿者把精子取出后,放在固定的塑料杯,通过窗口传递给无菌实验室。

  

  医护人员对志愿者的取精器皿进行称重登记。

  

  志愿者完成取精后,医护人员初步检测后,对这些精子进行恒温液化。

  

  医护人员将精子用专业的器皿储存。

  

  冷冻库,精子“临时”住在在零下196°c液氮储存罐中。

  

  冷冻的精子取出后,需要一定时间的复苏,然后医护人员检查冷冻精子的质量。

  

  医护人员在显微镜下分析精子的活动能力。

  

  检测合格的精子会保存在液氮储存罐中,里面的温度为零下196°C。

  

  

  安徽首个人类精子库已试运行一个多月,目前已招募80多名志愿者,其中通过初筛的有16名志愿者。2月21日下午,位于安医大一附属院的安徽省人类精子库举行媒体开放日,记者受邀走进精子库,揭开其神秘面纱。

  走进安徽省人类精子库,内设捐精者接待室、抽血室、体检室、捐精者休息室,独立隔音的取精室,还有冷冻实验室、精液存储室等,将最大限度满足捐精者捐献精液的需求、保障捐精者私密性,同时保障冻存精液的安全。

  据介绍,目前全国仅有27家人类精子库,安医大一附院为第27家通过国家批准的人类精子库。该精子库可储存4万份精液标本。人类精子库是是以治疗不育症、预防遗传病和提供生殖保险等为目的,利用超低温冷冻技术,采集、检测、保存和提供精子的机构。

  在我国,约有10%的夫妇有不孕不育的问题,其中男女双方各占一半,不孕育问题已然成为困扰全球的医学和社会的一大难题。安医大一附院精子库的建成,将为合法开展供精人工授精的医疗机构提供优质、健康的精子,从而为广大的男性不育症患者提供服务。同时也可以为接受放疗、化疗的男性肿瘤患者提供生殖保险服务。

  “精子库对捐精者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安医大附一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贺小进介绍,捐献者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龄必须是22周岁至45周岁,身高165cm以上,相貌端正,至少是大专学历,符合人类精子库健康标准。

  正式捐精需要采集8-12次精液。为了保证精子密度,每隔3—5天需到精子库采集1次。以最后1次采集时间计算,半年后捐精者需要再到精子库进行血液检查。

  确认捐精时没有感染乙肝、梅毒、艾滋病等疾病,随后,捐精者捐献的精液才能被打上“合格”标签,储存在-196℃超低温的液氮罐中,外供给签订协议的生殖中心。

  “捐精者完成整个捐献流程差不多要10个月,捐献完成后会给予捐精者5000元补助。”贺小进说,安徽人类精子库的建成将惠及安徽省及周边地区数十万男性不育患者。(徽镜映像工作室 记者 王佳 刘玉才)

  

时间:2019年2月22日

来源:  http://ah.people.com.cn/n2/2019/0222/c227142-32669731-6.html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