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大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医大要闻

【校友在“疫”线】我校医检专业毕业生:离新冠病毒最近的人

时间:2020-02-29浏览:1731设置

    早上七点半前,张艳来到了办公室。因为工作前第一件事就是对实验室紫外线消毒,所以得早点到。尽管已经提前到达办公室,她发现搭档王共飞早已到达,而紫外线灯也已经打开了。

    张艳和王共飞是2005届、也是我校第一届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即应聘在芜湖市疾控中心检验一科从事微生物检验工作。2020年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开始以来,他们就在医学检验的岗位,站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作为行走在刀尖上的防疫尖兵,日夜战斗着。

    上厕所是穿防护服进实验室前的必要环节,自从开始这项检测工作,张艳和王共飞他们就没有在办公室喝过水,因为大家都知道,做实验中间是没有办法再去上厕所的。

    简短的准备工作做好,他们开始穿防护服。8点到9点这一个小时,芜湖市所有的样品会陆陆续续的从市区医院和县区疾控送来,他们就要开始准备上“战场”了。

    张艳、王共飞和同事等三人开始分工,张艳负责配置消毒液、消毒、高压、收样,王共飞负责开仪器、配置试剂、准备耗材,另一个人今天负责样品编号。所有工作井然有序,忙而不乱。

    9点,收样结束,张艳和王共飞就正式开始了一天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第一件事:开始加样。这是最危险的环节,因为要打开病毒采样管,用加样枪吸出痰液和咽拭子。很多痰液还有拉丝,一不小心就会被带出来,非常危险,所以操作的时候精神是高度集中的,既要保证样品不加错,还要注意安全。

    有的病人痰液非常粘稠,操作时容易起气泡,上机后仪器报警很多次,反反复复拿来拿去重新加样,大概半个小时才终于搞定,非常危险。张艳问王共飞:“我们会不会暴露了?”王共飞笑着说:“怎搞,我们应该写个‘遗书’吧,哈哈。”
张艳最近感冒鼻塞,只能用嘴巴呼吸,因为在污染区,鼻涕流出来也无法擦,鼻涕只能流在N95口罩里。等他们完成核酸提取,配体系和上机检测的时候,已经将近5、6个小时了。尽管每次里面只穿一个衬衣,他们的防护服里面却都是汗水,护目镜也已经看不见了。“我们做检验的人好比超市买的蔬菜水果,买回家你们会看见紧密的塑料袋里面的一层水珠。”张艳笑着说。因为实验时间比较长,加上贫血,她戴着紧密的口罩缺氧很难受,稍微动一下就喘不上气来。

    一次实验需要5、6个小时,一天里他们的工作时段为:早上8点到下午2点,下午2点到晚上8点,8点后再对整个实验室进行消毒,高压所有废弃物,一般忙到晚上10点才能告一段落,每天检验样本百余份。这样的日子,从1月21号开始,张艳和王共飞已经过了近一个月。这一个月,无论是除夕夜、年初一,还是元宵节他们都坚守在岗位上,吃的最多的是方便面、自热饭、盒饭,由于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张艳瘦了8斤。

    面对连日来的高负荷工作,他们说,无论在何时何地,所有检验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让患者尽早确诊,及时治疗。只要疫情不解除,他们和战友们就会一直坚守在检测岗位。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虽然这是一个看不见的战场,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会勇往直前,把病毒挡在前面,维护人民群众安全,无怨无悔!”张艳和王共飞表示。

    像张艳和王共飞这样,作为“看不见的医生”,奋战在抗疫一线战场的我校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还有很多很多。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的王艳,也是我校2005届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她作为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社区防控基层专家组成员,正在武汉参与指导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2月16日,我接到医院通知,要组建援鄂医疗队后备库,我第一时间报名。我和我的同事朋友说,我的大部分同学奋战在第一线,我很想去跟他们一起并肩作战,因为每当心中想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我都热血沸腾。”我校医检专业毕业生,现在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的罗洁说:“2003年,我们还是孩子,17年后,我们学着前辈模样,彼此加油,携手共进。加油,白衣天使!加油,检验人!我们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防疫阻击战!”

    “从年初二疫情开始变得严峻起来,我们科室同事就一直吃住在医院。防护服,口罩,手套,一戴上就是一天或者一夜,因为我们不舍得换。我们这样辛苦的坚守在检验一线,是为了让看不见的病毒不能从我们手中溜走,牢牢把控检验关,做人民健康的坚强后盾。”我校医检专业毕业生,现在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检验科工作的岳振说。

    “感谢母校培养了我,让我有能力守卫大家的健康。希望后来的检验人,敢于直面每一次疫情,敢于面对面拼杀每一种病毒,成为那个‘离病毒最近的人’,希望年轻的疾控战士团结协作、并肩战斗,为了全人类的健康,冲锋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我校医检专业毕业生,现在安徽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室工作的何军说。

    “作为定点医院徐州市传染病医院,我们医院承担了徐州绝大多数的确诊病人,因病人较多检验科整体隔离,我们作为共产党员是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的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检验科没有整体隔离前我们已经在单独实验室工作了10天。17年前,我们在大学宿舍里了解疫情,17年后我们这一届同学都成了这次抗疫的主力军。我们坚信疫情很快会过去,祖国一定会强大!” 我校医检专业毕业生,现在徐州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工作的成松、张启全说。

    “不负安医大五年精心栽培,展示弋矶山百年老院风采,检验卫士一线抗击新冠,与逆行者共筑不朽长城!” 我校医检专业毕业生,现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检验科工作的王智说。

    “守护生命,共克时艰,使命召唤,责无旁贷。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我校医检专业毕业生,现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的胡召锁说。

     “我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工蚁,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因为疫情面前我们看到的都是团结和奉献。这样的精神才是我们医护人员、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也正是这样的精神让我相信我们必胜!” 我校医检毕业生、现在上海华山医院北院检验科工作的李亚菊说。

    还有奔走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我校医检专业毕业生、石台县疾控中心宋文宾,为海关关员培训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的我校医检专业毕业生、 在天津海关工作的谢灿……正是这些最美逆行者,在看不见的战场上冲锋陷阵、筑起一道生命的保护墙,才和所有人一起,给民众以信心,给民族以希望。

    最后,让李亚菊送给我校全体坚守在各个检验岗位校友们的一曲《秦风》,与广大师生医护员工共勉: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新闻中心)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