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接到了开展新冠肺炎病人住宅终末消毒的任务,就是病人离开家后对其住宅进行一次性彻底消毒。我和安徽省疾控的陈李医生、马鞍山的邱光文医生编在一组。穿戴好防护装备、带上消毒器械后,我们就从武昌区疾控中心出发了。来到了病人居住的小区,家里只有一位家属在家,我们嘱咐她将食品和电器、电子设备等物品收好或者用塑料纸覆盖好,然后就开始喷洒消毒剂消毒。”
这是我校校友张小鹏2月25日在武汉写下的日记。他是我校2004届预防医学、2012届流行病与卫生统计专业在职硕士毕业生。本科毕业后他就职于合肥市疾控中心慢病和健康教育科,主要负责肿瘤防控和合肥市12320卫生热线的日常管理工作。2月23日作为安徽省第三批支援湖北的疾控队成员,在武汉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开始爆发,合肥市疾控中心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挥部。做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疫情从一开始就牵动着张小鹏的心。他积极参与疫情相关的学习培训,加强知识储备,第一时间就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请求到一线开展疫情防控任务。因为他所在的科室承担着合肥市的12320卫生热线的日常管理工作,疫情开始后热线数量暴增,单位就抽调他去12320热线进行支援和管理,指导培训咨询员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知识、接听处理一些涉及专业知识的来电。后来,热线数量略有减少,张小鹏便再次向组织提出,希望能去一线开展疫情处置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如果湖北或者武汉需要疾控队伍支援,希望组织派他参加。
“我是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我们的主战场就应该在抗疫一线,”张小鹏说:“这就是体现我们价值的时候了,我们不去谁去?”
2月21日,合肥市疾控中心通知要组建支援武汉武昌区的疾控队,询问张小鹏是否愿意加入,他毫不犹豫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我的爱人和我是同班同学,她特别支持我,说家里的事都交给她,其实她自己的工作也很忙,还要照顾我们的两个孩子。我的大女儿在出发前的那天晚上,还在我的行囊里塞了一个小信封,到了武汉后整理物品我才发现,信封上面写着‘爸爸加油!在那边要注意身体,我们时刻想念你!’我看了特别感动。”张小鹏说。
2月23日,合肥市疾控中心派出包括张小鹏在内5名队员与安徽省疾控中心、马鞍山市疾控中心的队员汇合,组成了安徽省第三批支援湖北的疾控队,一共14人。当天上午10时30分,疾控队乘高铁前往武汉。下午1时30分抵达位于武昌区疾控中心附近的如家酒店入住。2月24日,第三批支援湖北疾控队一早就来到武昌区疾控中心对接工作。他们分别编入武昌区疾控中心消毒组、网报信息组和采样组,第一时间开展了工作。张小鹏被编入了消毒组。经过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的业务培训、消毒效果的模拟演练,他便踏入了战场。
“2月25日下午的消毒工作与上午类似,也是终末消毒。不过增加了一项消毒效果评价工作,需要在消毒前后分别采集消毒家庭的物表涂抹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用于评价消毒效果。消毒后的采样需要等消毒完毕三十分钟作用时间后才能采样。在门外等待的过程中,我们听女主人说了家中的情况,原来是热热闹闹的一家五口,现在除了孩子被送回外公外婆家外,她的爱人、公公和婆婆都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分别在方舱医院和定点收治医院,就剩她自己经过隔离期间几次采样确定未被感染。本以为她会很悲伤很难过,没想到这位女士却很乐观的说,她的家人现在病情都很平稳,爱人也快要出院了,相信用不了多久一家五口又能热热闹闹的过日子了。在了解我们是从合肥来的时,她说非常感谢我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来到武汉支援,希望等疫情过去以后来她们家做客。”张小鹏在日记中写道,“武汉的人民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定和坚强,这让我们非常高兴。我想,有这份积极、这份乐观的态度,全国的疫情一定会很快被战胜的!”
每天的消毒工作很辛苦,身穿一层又一层的防护服,一举一动就浑身是汗,护目镜也因为呼吸起了一层雾水,模糊了视线,有时候需要消毒的家庭中有去世的新冠肺炎患者,感染危险也很大。但是张小鹏他们从不叫苦叫累,总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完成任务,确保消杀彻底,不留死角。
根据武汉市疾控系统疫情防控会议的要求,对病例的流调、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和聚集性疫情的处理这三方面均要做到100%,而且要“日产日清”,武昌区疾控已经按照一日三班制将流调人员进行了排班,支援武昌区的安徽队也被列入排班序列。同时,采样组也需要对所有隔离的密接人员和疑似病例在24小时内完成采样送检,工作强度进一步增大。完成消毒任务后,张小鹏舍不得休息,第一时间加入其他工作组帮忙,经常忙到晚上八九点还吃不上饭。但是对他来说,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就能更加守护好武汉市民,在抗击疫情的战斗里再添一份胜算。
2月27日,张小鹏和另一名队员被编入安徽省援助武汉队疾控队临时党支部,上午,他与临时党支部的其他党员一起重温了入党誓词。“一句句铿锵有力誓词,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奋战到底、战胜疫情的决心。我坚信,我们和全国人民一起奋斗,一定会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让我们共同迎接春暖花开,繁花似锦的那一天!”张小鹏坚定地说。
其实,张小鹏是我校千千万万毕业生的一个缩影。在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还有更多安医大的校友在奋战。“作为安医大预防医学毕业生,我们同学里面还有很多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张小鹏说:“我所知道的,近的有安徽省疾控中心的邓舒,蜀山区疾控中心的蒋薇薇,合肥市疾控派驻经开区疾控分站的凤翀,滁州市卫生信息中心的王萍;远一点的有杭州市疾控中心的刘艳,赣州市疾控中心的寥勇等,都是我的同班同学。他们都奋战在抗疫一线,为抗击疫情奉献自己的力量。母校爱国爱民,献身人类健康的优良传统,我们一刻未忘。”张小鹏说。(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