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合肥晚报:抗战初期, 东南医学院的壮举

时间:2022-09-13浏览:485设置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全国抗日运动由此风起云涌。安徽医科大学前身——东南医学院的师生们一样同仇敌忾,在抗日战争初期就积极投身抗日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壮举。
    一 组建“援黑救护队”
    1931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遭受日军侵略,沦陷敌手。全国人民反对不抵抗政策,北平、上海和各地爱国学生纷纷奔赴南京游行请愿,要求国民政府出兵抗日。其中,东南医学院的爱国学生也加入到了斗争行列,他们一夜未眠乘火车前往南京,与国民政府展开斗争。而在这当中,引起广泛关注的还是东南医学院学生组织的“援黑救护队”。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时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的马占山将军,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军侵略,他亲赴前线指挥战斗。不过虽然马占山拼死搏斗,还是敌不过日军的炮火、飞机、坦克等,使得形势非常危急。东南医学院的爱国师生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决定组织医疗救护队北上支援抗日。
    “东南医学院高级班数十人,感于此次马占山将军孤军抗日、保守国土,多数伤军医药缺乏,自愿牺牲一切,组织‘援黑救护队’……”东南医学院组织“援黑救护队”引起了多方关注,从发起到出发,包括沪上及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的多家报纸进行了多次报道,“该队共计三十人,队长章洤于前日(1931年11月19日——编者注)下午三时率全队由上道出发,于当日下午十一时抵下关……该队昨日已将各事办妥,定今晨乘津浦车北上。”另据相关档案记载,章洤等爱国学生在动员同学参加“援黑救护队”时,限于当时觉悟和条件,有不少学生报名后又打起退堂鼓。面对这种情况,章淦等人决定在全校学生大会上举行宣誓仪式。在宣誓仪式上,章淦“即取利刃截断中指,以血写成誓词一篇”,抗日决心昭然于众,在场师生深受鼓舞,报名参加者猛增到八十多人。当时著名的《时报》在报道此事时用了“医药学界一个好榜样”的标题。
    “援黑救护队”一路向北,于11月24日到达北平。据当时反抗日本侵略最坚决的《益世报》1931年11月28日报道,到达北平后,“援黑救护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和资助,特别是张学良将军感于学生的爱国热情,给予妥善接待。但令“援黑救护队”没想到的是,由于交通阻断他们被迫暂缓前行,但正如报道中所说,“本队出发时已抱定最大决心,决不能无结果而返。此乃为救国尽国民应尽职责。目前赴黑虽不能成功,在留平期间亦正可准备一切本队出发时之经费。”
    正是因为有如此高涨的抗日热情,在第一支“援黑救护队”出发后不久,东南医学院又组织了第二支“援黑救护队”。据当时报纸报道,“第二队由周洪庚、陈文澹等发起组织就绪,队员一共三十人……派代表分向各药房团体请求捐助,一俟募集即行出发。”只不过由于多方原因,因交通受阻的“援黑救护队”一队在北平就被迫解散了,第二支“援黑救护队”自然也没能成行。虽然如此,但东南医学院却因此名声大振,1932年12月30日的报纸就以《东南医学院扩充记》报道了这件事的影响,“……一时报纸宣传,极为轰动,该校声名亦因以俱显,投考该校之人亦益多,校务遂愈觉发达……”学校因此在真如购地若干建筑新校舍。更为重要的是,东南医学院学子在抗战初期表现出的爱国热情及不怕牺牲的精神载入了史册。
    二 参加战地救护活动
    在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下,东南医学院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激起了全校师生的愤怒。特别是1932年1月“淞沪抗战”爆发后,上海各界人民积极支援抗日,宋庆龄、何香凝等知名人士倡议发起战地救护活动。东南医学院师生积极响应号召,在院长郭琦元带领下参加战地救护活动。据相关档案记载,当时的东南医学院内就附设国民革命军伤病官兵收容所,无论教授还是学生都积极参加救护工作。
    1932年3月1日晚,国民党第十九陆军因后援不继,全军撤退至嘉定、黄渡一线。东南医学院的救护队员也来到我军后方工作,至4日晨起已陆续向苏州等处进发。受伤兵士一律由车送至苏州桃花坞钱业工会,以该会为医院办公场所。这一点在1932年3月8日的报纸报道中也有体现。这则《东南医学院同学速赴苏州救护队服务》的报道这样写道,“东南医学院院长郭琦元以前方战事仍未停息……值兹国难当前,凡我国人亟应敌忾同仇,各尽所能共御外侮,特通告该院散居各处之同学,即到苏州留园中国红十字会第七救护队服务。”
    说到中国红十字会第七救护队,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东南医学院创始人之一、后担任中国红十字会救护队队长的汤蠡舟。1932年日军侵略上海后,汤蠡舟积极投身抗日,迅速组建救护队,他担任救护队第七支队队长,前往战地展开救援行动。同年3月,第七支队后移至苏州收治伤兵。由于伤兵过多,决定就地设立第七队后方伤兵医院,汤蠡舟出任院长。
    此后,汤蠡舟积极参与各项救护行动。1936年6月他成为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委员会执委之一,11月参与建立上海救护事业协进会。为了普及、宣传战地救护知识,汤蠡舟还于1936年编写出版了《救护与防毒》一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他所积累有关救护和防毒的知识与技巧进行介绍。而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汤蠡舟也迅速加入前线的救援中,并辗转全国各地。
    三 积极为抗战做贡献
    在东南医学院早期的抗日浪潮中,还涌现出了一大批积极投身抗日的爱国学生,除了我们前文介绍的皖籍学生傅必俊外,还有马洪英、任国祥、朱仲丽、陈应谦等人。
    1913年出生的马洪英(后改名马丁),是东南医学院1931年实施新制招收的第一届学生。他入学后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人民反对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上海、南京的几千名学生前往南京国民政府请愿,敦促政府出兵抗日,并痛打了外交部部长王正廷。18岁的马洪英也参加了这一革命行动,并初次接触到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思想。1933年,马洪英遇到化名刘开基的四川老乡。刘开基是当时上海几所高校学生运动工作的负责人,他积极做马洪英的工作,宣传共产党的思想。马洪英开始更多地参与党的活动和学生运动。为方便开展工作,马洪英还把自己租的房子作为进步学生召开会议的联络点。
    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作为东南医学院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马洪英率领同学们到市区游行示威,抗议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他还率队到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遭到军警镇压,游行队伍被冲散,很多人被抓捕,马洪英躲到了附近的姑姑家,因为其姑父在国民政府任职才逃过一劫。
      而1910年9月出生的任国祥,1927年在成都医专学习时就接触了一些苏联和中国进步作家的文学书籍,这对他的思想起了不小的影响。1930年,任国祥考入上海南洋医学院。到了上海不久,他就和一些同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性社会救济团体“互济会”。1930年12月,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广大工人、学生在上海外滩集会纪念1927年的广州起义。任国祥参加了这次活动,被打伤后又被捕入狱。1931年9月因查无实据,任国祥被释放,出狱后他在上海东南医学院学习。
    1932年1月“淞沪抗战”爆发后,任国祥同东南医学院师生一起积极参加战地救护活动,到抗日前线抢救伤员。有一次,任国祥随救护车到前线抢救伤员,路上遭到了敌人飞机的轰炸扫射,任国祥头部受了重伤,昏迷不醒,被送到后方治疗,休养了一年之久。1934年8月,任国祥从东南医学院毕业。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国祥投身到抗日战争前线,积极参加抗战救护工作。
    参加游行请愿、组织“援黑救护队”、进行战地救护活动……在抗日战争初期,东南医学院的师生就积极为抗战做贡献,不少师生奔赴抗战一线开展救护的同时,一些师生还克服困难坚持教学。而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东南医学院又开始了一段艰难的坚守之路……
    □李涛 程堂义
      时间:2022年09月13日
      来源:https://newspaper.hf365.com/hfwb/pc/layout/202209/13/node_A14.html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