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法学院在南校区怀远楼四楼多功能厅举办第十一期“安医法学论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库专家、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马忠法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受邀作了题为《知识产权的国际性与本土化——以涉外为视角》的专题报告。法学院院长马青连主持论坛并致辞,合肥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王智源出席论坛。
马忠法从新质生产力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出发,说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心就是知识产权的创新与运用。通过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专利申请数量等指标的实证分析,他认为,我国科技能力已经显著提升,技术优势领域不断增加,处于从“追跑”“并跑”到“领跑”的关键阶段,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完善将对全球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及中国引领国际规则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马忠法结合《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立法规定,进一步阐释了知识产权的本质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目标,说明了知识产权的国际性是其特征和必然趋势。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自身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法律环境,对知识产权制度进行调整、完善和实施,使其既能符合国际标准,又能适应本国的发展需求,也具有极强的必要性。他表示,进一步健全我国知识产权立法、执法和司法,注重平衡技术创新与公共利益,推动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断完善,是知识产权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助推全球科技进步的必由之路。
讲座后,马忠法与在场师生交流互动,气氛热烈。
此次论坛拓宽了法学院师生研究知识产权的学术视野,也为我校知识产权学科发展的国际化提供了思路。法学院师生近300人参会学习。(法学院知识产权系 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