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安徽先锋网: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与卫生学科系党支部:党建引领助力健康中国 强国行动赋能学科建设

时间:2025-04-27浏览:10设置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与卫生学科系党支部现有教工党员10名,高级职称10人,其中教授4名。2024年,支部顺利通过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验收,并获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党支部坚持聚焦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鲜明主线,主动面向国家与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以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为契机,以教育部出生人口健康重点实验室建设为依托,统筹推进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四项重点工作,不断推进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科研创新、人才培养迈出崭新步伐,为创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科”注入了强劲动力。

以党建联建聚合力,绘就学科建设新蓝图

党支部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主线,跨角色、跨区域、跨部门开展联学联建活动,全方位凝聚学科发展合力,不断推进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科建设取得新成效。以深学笃行坚定前进方向,充分挖掘红色教育资源,联合学生党支部开展“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组织师生党员前往安徽省淮海战役纪念馆、小岗村、金寨革命老区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搭建师生导学桥梁,教育引导师生在学习教育中共学习、共提升、共进步,为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与一流学科建设凝聚奋进力量。以联学共建凝聚学科发展共识,党支部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近年来先后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科美菱等单位相关党支部开展联学共建活动10余次,聚焦公共卫生与儿少卫生健康领域热点问题,推动学科建设与国家战略、社会发展、人民健康同向同行。以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学科功能定位,党支部坚持把实践教学基地在全国范围内健全建强建优,与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安徽省立儿童医院等20余家儿少卫生相关机构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在教育支持、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工作开展全方位合作,为地方与国家公共卫生与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妇幼保健医学专业在2022年、2023年、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连续获得A+(全国排名第1)。

以教育服务促健康,打造社会服务新品牌

党支部坚持面向健康中国战略与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强化专业服务社会能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将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服务健康中国的实践动能。

打造呵护儿童品牌——“青少年近视防治”,党支部致力于建设安徽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平台,努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引领示范“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宣教工作,打造社会服务品牌。牵头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等多个国家级规范和指南,制作《爱眼操视频》获国家版权局作品登记证书,在安徽、江苏、上海等7省市实施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行动中推广使用,覆盖723所学校在校学生,受益人群20余万。起草《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行动专家共识》等文件,为卫生健康和教育部门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和针对性措施。成立安徽省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中心,对安徽省11万名中小学生开展视力调研并提供健康服务,为地方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咨询。开发编著《中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发展报告(2018—2021年)》等儿童青少年近视预防系列产品,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与治专家咨询会”网络直播活动。

打造关爱孕妇品牌——“孕妇心理支持”。党支部坚持把解决社会难点热点问题作为专业服务的突破口,结合儿少卫生与妇幼健康专业实际,围绕“生不出”“生不好”“难养育”三大科研方向,开展具有安医儿少特色的科学研究,提供公卫方案、发出公卫声音。党支部基于初级保健系统围生期抑郁的筛查与管理(PDSM计划),为安徽省孕产妇提供免费心理保健服务,累计服务全省5万余名孕妇。党支部坚持开展孕妇健康促进干预项目,师生党员深入基层社区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主题健康宣传活动、母乳喂养主题健康宣传活动、糖尿病孕妇的运动干预等服务活动,累计覆盖10万余人次,为母亲们送去温暖与关怀,让她们在孕育新生命的旅程中更加安心。

以科技赋能强创新,开启有组织科研新篇章

党支部坚持“有组织的科研”,聚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专业领域重大难题,依托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与教育部出生人口健康重点实验室平台,凝练学科系师生深耕二十余载的科研结晶,形成生命早期环境暴露母婴健康效应、青少年发育与健康两大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依托“危险因素识别-病因机制-生物标志物-风险预警-应用转化”的全链条研究模式,建立起国内首个区域代表性出生队列—中国安徽出生队列,累计追踪记录数万例母婴健康数据,这是党支部全体师生在科研长征路上留下的坚实足迹。创新构建全国性青少年行为与健康监测系统,组织跨学科团队突破技术瓶颈,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青少年行为问题智能评定技术,研究成果“儿童青少年伤害行为评定方法开发、风险因素识别、生物学机制探讨及干预技术研制”荣获“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近年来,党支部所在学科教师在Int J Epidemiol、JAMA Pediatrics、Diabetes Care、Environ Int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先后揽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党支部40岁以下青年教师均获得至少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少卫生学和妇幼保健学领域连续5年获批国自然项目数位居全国首位,获评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专利2项。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人才培养新范式

党支部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心浇灌每一朵“花朵”,创新打造“一体三驱”育人机制,构建“思政+科研+实践”育人体系,全面推广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包干式培养模式,建立青年教师班主任人员库、本科生指导老师人员库、研究生导师人员库,党员教师全员覆盖参与全体学生日常教育培养。坚持以思想引领强化专业使命担当,开展“教授引领大学生涯”“公卫人精神大讨论”等品牌活动,通过“越出国越爱国”“安医梦”等主题活动,让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标识深入人心,鼓励支部师生牢记公卫人使命,为守护群众健康、建设健康社会贡献妇幼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坚持以坚持以项目驱动为导向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立“指导老师+研究生+本科生”项目制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机制,全方位做好本科生创新创业竞赛、互联网+竞赛、毕业论文课题等各项培养工作,获批18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28篇,研究生发表论文100余篇。构建红色教育、专业实践、志愿服务一体化实践育人机制,组建“研究生导师+思政辅导员+研究生+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伍,以课题组为单位开展儿少卫生与健康服务志愿活动,师生党员积极参与青少年视力防控健康科普、安徽省中小学生视力监测工作等活动1000余人次。近2年本科生就业去向落实率95%以上,2023年考研率72.41%,2024年考研率78.43%,连续多年涌现多个全研宿舍。

下一步,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党支部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作用,运用支部党建发展“双循环”系统工作法,持续深化党建联建促发展、教育服务卫健康、科技赋能勇攻坚、实践育人守初心“四位一体”的强国行计划工作格局,努力在建设健康中国、建成教育强国的征程中,展现“双带头人”党支部工作室应有的担当,奋力开创更加绚丽多彩的篇章。

时间:2025年4月25日

来源:https://www.ahxf.gov.cn/Home/Content/1177468?ClassId=617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