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大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医大要闻

【喜迎党代会】共青团工作:镌刻奋斗坐标,凝聚青春动能

时间:2025-05-23浏览:212设置

忆往昔,锐意进取,青春奋进。校第八次党代会的五年多来,在团省委和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共青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学校发展大局,努力服务团员青年成长,在思想引领、素质拓展、基础团建、权益维护和学生会组织与学生社团建设发展等各项工作中不断取得新进展。五年来,我校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青年媒体中心入选“全国高校共青团新媒体重点工作室”。

铸魂领航提升“引领力”,引领青年旗帜鲜明

深耕思政大课,理论引领增实效。“让我们以挺膺之姿坚定信念,在青春的征途中,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用奋斗书写属于自己的闪亮未来!”自2013年起,学校坚持久久为功,深耕“青字号”育人品牌建设,在全体新生中开展“我的中国梦”人人演讲活动。12年来,5万余名学子走向舞台中央,用鲜活的事例和真挚的情感,面向同辈和师长,郑重宣告“我的中国梦”。他们不仅在思考中深刻领悟中国梦的精神内涵,更是用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矢志奋进的拼搏姿态,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贡献青春力量。该项目也成功入选教育部关工委“十大品牌”优秀案例、安徽省思政工作创新案例。

选树青年榜样,先锋示范显引领。为引导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深学细悟中激发奋进力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直达青年、广泛覆盖、持续传播,学校从表现优异的青年学子中,遴选出优秀青年师生代表成立“初心·使命”等青年榜样宣讲团,充分发挥青年骨干宣讲团“轻骑兵”优势和青年学生领学促学作用。组织开展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工作,27名同学被录取。43人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安徽青年五四奖章、安徽省新时代青年先锋、安徽省十佳百优大学生、安徽省向上向善好青年提名奖、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员、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干等荣誉。

凝心聚力夯实“组织力”,组织青年有力有为

深化团学改革,从严治团促前行。依托“智慧团建”系统,严肃开展团支部对标定级、团员民主评议、团员发展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安医青年》、新媒体、团委网站和团委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建设和风险研判。

锻造团学队伍,增强本领展作为。聚焦共青团政策理论掌握及业务能力提升,加强校院两级团干教育培训,提升团干部政治能力、理论素养和群众工作本领。加强“团干讲团课”等学习交流载体建设,录制微团课视频。近3年,在全省优秀“微团课”评选中,我校2名团干获教师组一等奖,2名团干分别获学生组一等奖、二等奖。深入实施“青年大学习”行动,办好“东南学堂”团校,开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暨大学生骨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修班主体班、共青团干部培训班、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培训班等7个班次,参训数达8935人次。五年来,我校共发展团员共1160名。依据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做好推优入党工作。

淬炼赋能增强“服务力”,助力青年蓬勃成长

坚持暖心相伴,青春使命勇肩挑。构建“志愿+服务”育人体系,注册志愿者达2.8万人。在校内创新设立文明劝导岗、大手拉小手护学岗,设置“家长等候区”,打造“有温度”的育人空间。校内外志愿服务累计参与10.3万人次,服务时长25.5万小时。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国家级银奖1项,另获志愿服务省级奖项20项。3名志愿者在杭州亚运会赛场上展现青春风采。发挥社团育人功能,近年来6个社团获评“全国优秀大学生社团TOP100社团”,3个社团获评安徽省高校“活力社团”。

加强学生组织,权益服务暖人心。召开3次“我与书记面对面”座谈会,累计解决师生诉求200余件。从关心衣食住行等“民生小事”到关注学校发展等“关键大事”,充分体现了学校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举办首届模拟提案大赛,包含学校建设发展赛道和国家社会治理两个赛道。自4月份启动以来,吸引了101支队伍近500名选手参与,共征集到101件提案作品,内容涵盖社会治理、公共设施、校园生活服务、学生组织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多个热点。巩固学生会改革成果,构建团学组织协同格局,规范召开学代会和研代会,指导二级学院召开学研代会。构建“学校、学院、班级”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

青春建功提高“贡献度”,激励青年挺膺担当

建设“第二课堂”,文化育人铸新篇。学校高质量举办文艺汇演、主题艺术团课、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科技学术节以及校园球类联赛和辩论赛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2025年,我校首次举办五四青年节团学表彰典礼,表彰2023-2024学年67个集体和12941名先进个人,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五年来,共发布校院班级第二课堂活动20.5万余场,学生参与达210万人次。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二等奖1项,省级艺术展演中获奖18项。

推进科创育人,思政创新辟新径。“第一次在校外参加比赛,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参赛同学的科研经历都很丰富,看到他们项目成果的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今后我要继续深耕专业领域,为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年我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首次在校外举办,拓展了学生实践舞台。学校成立创新创业类竞赛赛事委员会,举办五四青年科技创新文化节,实施青年学子创新创业“青苗计划”,为学生提供课外科研实验机会,重点推进优秀项目培育、导师团队建设、学科资源整合等工作,持续优化“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生态体系,将通过建设青年科创社区、设立专项基金、举办校企联合攻关营等创新举措,深化“师生共研、学科共融、校地共育”的创新模式。近年来,我校学子获“挑战杯”“创青春”“双百”等科技创新比赛,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119项。

砺行社会实践,青年担当聚合力。学校每年制定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条例,按照课程化、项目化、基地化、社会化、品牌化要求组织实施。五年来,学校建立长期社会实践基地53个,组建校院两级重点团队333支、班级实践小组1371个,5万余名师生奔赴社会大课堂;发放社会实践团队奖学金130余万元,覆盖2949人次。学生通过理论宣讲、送医下乡、实地采访、志愿服务等方式,了解国情、感知社会、服务乡村。近三年,累计超过90支实践团队科普海姆立克、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方法。3个团队入选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两次获评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涌现“合肥好人”等师生见义勇为好典型10余个。

风雨兼程,以青春之名谱写绚丽华章;奋进争流,用实干唱响青春最美底色。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广大安医青年挺膺担当,奋楫笃行,在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华章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中国式现代化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团委)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