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大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医大要闻

【喜迎党代会】附属巢湖医院:稳中求进 因地制宜 走好特色化发展道路

时间:2025-05-26浏览:89设置

校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附属巢湖医院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始终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工作总基调,以“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发展目标,立足自身定位和特色,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把保障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一体推进党建与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不断推动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医院发展呈现持续向上向好态势。

夯实“稳”的基础:坚持稳中求进,增强向上向好发展态势

“稳”是大局和基础。行稳才能致远,医院不断夯实“稳”的基础,为巩固和增强发展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稳质量,发展更有底气。作为巢湖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省级医院,近年来,医院始终坚持立足服务好区域内百姓,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为根本,狠抓医疗质量和安全,以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为抓手,不断夯实医疗质量三级质控体系,深入开展医疗质量提升攻坚年专项行动,医院发展根基不断巩固。

医院成功开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体外循环下双瓣置换术、超声引导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双镜联合胃黏膜下肿瘤切除术、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脊柱侧后弯畸形矫正手术等一批先进的医疗技术,并以“国考”为抓手,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深耕内涵建设,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方案,优化四级手术占比、CMI值等关键指标考核,危急重症病例收治能力不断提升。医院卒中中心获批国家综合防治卒中中心、三级卒中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连续两年获评安徽省“五星防治卒中中心”,胸痛中心顺利获得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国家胸痛中心(标准版)”授牌,获评“四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顺利通过合肥市卫生健康委现场检查。卒中、胸痛、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建设再提速,极大地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率,群众健康更有保障。

稳服务,发展更有温度。医院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完善便民服务举措,努力改善患者就医感受。2022年1月1日,建筑面积3万㎡的内科综合楼投入使用,极大改善了患者的住院条件。医院新设了高压氧治疗中心,改造了医疗美容中心、安徽省精神医学中心门诊,开设了特色中医馆,对内科二号楼、健康体检中心、发热门诊、感染疾病科门诊、血液净化中心等进行改造,落实便民惠民十条举措,对门诊布局和流程多次优化调整。同时,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医疗收费电子票据上线,实现电子病历互联互通共享文档,获批巢湖市首家互联网医院。

医院不断完善便民设施,推广开展门诊医保一站式结算,试点开展普通门诊和慢病门诊独立开方和结算。开通门诊移动支付、长三角地区异地门诊直报业务,开展“降低平均住院日”“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转作风、强服务、办实事”等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切实解决患者急难愁盼问题;成立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入院准备、双向转诊、医保咨询、便民服务、电话回访等服务;开展老年人便利就医志愿者服务项目,并荣获首批“安徽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极大提升了群众的就医体验感、获得感。

激发“进”的动能:坚持以进促稳,创造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进”是方向和动力。医院以进促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掌握战略主动、增强发展韧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新的动力。

“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之进。近年来,医院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融入长三角医疗圈,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邀请长三角名医来巢坐诊、义诊、手术、查房,开展学术交流,推动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下沉基层,实现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的全面提升。此外,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知名专家、双聘人才担任客座教授,提升专科建设水平;每年选派临床医护人员,赴北上广深等地的国内一流医院进修培训;选派主治以上资历的医生到县域、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千医下乡”“百医驻村”等公益项目,对其进行免费培训、业务指导和帮扶援建,助力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医院还牵头组建中国(安徽)第九批援南苏丹医疗队,选派7名医务人员圆满完成为期一年的援外任务,获南苏丹政府、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馆、国家卫生健康委和省卫生健康委等多方赞誉和表彰。援南医疗队队长、医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医师丁振因在援外医疗工作中表现突出,被评为“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好医生”,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进”,是深化科教创新发展之进。作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附属巢湖医院高度重视医学人才的教育培养。五年多来,医院共招收住培学员368人,培养硕博研究生491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366人,承担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精神医学专业和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专业理论授课任务,接收省内医学高等院校各类专业实习生2225人。重视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组建安徽医科大学代表队荣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赛道”全国总决赛银奖,指导培训的精神医学本科生团队荣获第四届全国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技能竞赛一等奖。该院还多次荣获高校附属医院、省级医院青年医师(护理)技能竞赛团体一二等奖,连续三年荣获校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临床医学专业赛道和护理学专业赛道竞赛团体一二等奖以及多个个人单项奖。厚积薄发,医研相长。医院坚持科研创新,高层次科研实现多项新突破。通过举办各类科研学术讲座、报告、论坛和培训班,不断提升师生医护员工的临床科研能力。五年多来,医院获批设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院级课题库100余项;立项纵向科研课题1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市厅级以上课题60项;发表高水平卓越论文400余篇,2篇论文被纳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获批发明专利18项,其中国际专利1项、国家专利3项;立项GCP项目54项。医院先后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3项、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和安徽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各1项,1人获评巢湖市“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入选“2024年科普安徽”年度人物。

注重“特”的质效:坚持因地制宜,走好特色化发展道路

“特”是标识和优势。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应该实事求是,找准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

特,要立足自身,找准定位坐标。附属巢湖医院作为坐落于县级巢湖市的三甲综合性医院,其服务对象主要为巢湖市和周边区域的人民群众。近年来,院党委、行政立足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牵头成立巢湖市第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先后签约12家医联体,9家医共体单位,通过学科帮扶、人才下沉、科普义诊等方式,逐步建立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机制,为深入推进巢湖市医改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医院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全院37个在职职工党支部按照“1对1”或“1对多”的模式,与周边39个企事业单位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推动党支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融互促、共同发展,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开创了医院党建工作新局面。

该院每年选派多名医务人员对医联体、医共体成员单位进行对口支援,大大提高了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还组织医务人员走进学校、社区、企业,为群众提供急救技能培训,帮助社会公众提升健康素养和应急救援意识;院工会每年组织医护人员到基层医疗单位开展“送医送药送温暖”活动,把优质贴心的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特,要发挥优势,发展特色学科。近年来,医院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部署要求,充分利用学校精神心理医学人才培养基地的教育优势和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医疗优势,将精神科作为医院的特色学科发展,并挂牌安徽省精神医学中心,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上一体推进、融合共建,逐步实现精神科、精神医学系、医学心理学系、安徽省精神医学中心医教研互联互通、共同发展。

2021年8月,该院精神科获批安徽省临床重点专科。2023年11月,该院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协同教学中心”,并牵头成立安徽省睡眠医学专科联盟、安徽省精神医学中心专科联盟。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该院精神科连续四年在华东地区精神医学专科声誉排行榜中脱颖而出,位列华东三甲综合医院前五、安徽第一。精神科团队多次在全国精神医学专业比赛中获奖,并受邀参加各类国际、国内精神医学学术会议并作专题报告,参与国家级教材编写;与意大利罗马第一公共医疗卫生管理局共同发起“医路领航”精神医学国际云桌会,知名度和影响力逐年攀升。

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医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校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锚定院第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实施医院“五大战略”上持续发力,积极抢位发展,善于错位发展,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楫争先,乘风破浪,全力开启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省级医学中心新征程。(附属巢湖医院党委宣传部  陈媛媛)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