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安徽医科大学第九次党代会为科技工作锚定战略方向,以“双一流”创建为目标,构建“平台培育-创新策源-转化赋能”的科技发展体系,力求在国家级科研平台、创新成果产出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锚定三大战略目标,明确科技使命
国家战略需求:紧扣“健康中国”战略,以高层级科技计划任务、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等为突破口,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破解医学“卡脖子”技术难题,促进高水平科技成果加速产出。
区域发展责任:服务安徽“三地一区”建设,以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为核心,规划“一院三区”整体布局,打造健康产业创新策源地,推动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学校发展指标:党代会明确提出“到2030年,力争实现国家级科研平台‘零’的突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以上,主持国家重大科研任务20项以上,年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00项、横向经费3亿元、科技成果转化金额达1000万元,国家发明专利累计达1000项,获国家A类赛事金奖5项以上”等硬指标,要坚持目标导向,优化资源配置,确保任务落地。
构建三大创新体系,激活发展动能
科研平台筑基提质攻坚体系:实施国家级平台培育行动,推进炎症免疫性疾病安徽省实验室建设,凝练优势方向,汇聚全校优势学科创新资源。推进与温州医科大学共建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合肥中心,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健康大数据与群体医学研究所、医工融合医疗装备创新研究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研究院。加强公共支撑平台和重点实验室条件建设,实现科研基础设施设备体系优化提升,以科研用房“收支两条线”运行机制为抓手,完善科技平台目标考核与支持激励体系,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积极筹备申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力争实现国家级科研平台“零”的突破。
科技项目引领成果突破体系:推进有组织科研,设立“定向揭榜”专项计划,对标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问题研究,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前瞻研究、应用研究布局,组织实施和储备一批重点任务。完善年度科研计划立项模式,突出转化导向,优化资助渠道。加强基础与临床合作,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探索临床问题驱动的技术创新,推行“临床问题-实验室研发-产业转化”闭环创新和成果凝练,推动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科技成果产出。完善科教融汇平台、拓展产教融合基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应用体系:全力推进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建设,规划“一院三区”整体布局,设立专项基金,创新运营模式,完善支持政策。做强东南医学科技公司,加强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健全人才“双聘”和“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成果转化机制。加强与属地政府、头部企业合作,围绕生物医药产业,联合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大学科技园等平台载体,构建“企业出题、高校答题、政府引导、平台运作”的多方协同组织体系,以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持续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加强成果供需对接,开设“成果转化门诊”“知识产权快闪诊所”,为师生提供“一对一”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科技产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