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家重视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亟须有红色基因与奉献精神的基层医疗人才。
第四临床医学院(巢湖临床医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将中低年级农村免费定向医学生日常志愿服务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融合创新育人理念、模式、方法、机制,以德促美、以智促美、以学促美、以劳促美,打造实践“四课”——参观红色教育馆、过集体政治生日,上好思想政治教育课;前往乡镇卫生院参观、与校友交流,上好专业认知教育课;普及急救知识、开展健康讲座,上好就业指导课;开展助农直播、体验“非遗”文化,上好“沉浸式”劳动课,实现五育并举,铸就基层良医。
以德明美:红色教育坚定信念,构建“四课”融合育人新理念
党支部在育人工程中融合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创业文化,导航实践教育教学,激励学生厚德、博学、善思,为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通过实地参观红色展馆、寻找红色地标,教育引导农村免费定向医学生党员了解抗日战争的革命历史,深刻体会革命先辈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每次实践教学中均开展“同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初心”主题党日活动或学习心得交流活动,用仪式感增强责任感,帮助学生党员进一步提升党性修养,坚定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信念。同时,在实践中讲好中国故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奠定扎实的思想根基。2024年里,多支暑期“三下乡”队伍在全国、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收获荣誉。
以智启美:健康宣讲服务基层,形成“四课”融合育人新模式
该党支部以专业知识积累为本,进一步扎实农村免费定向医学生的专业思想认识和诚信赴约的职业愿景。以“理实互融”、复合型交叉特色化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针对低年级,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契机前往乡镇卫生院见习,熟悉未来工作环境;面向中年级,推荐去定向地乡镇卫生院或市立医院全科医学科实习,着重提升专业核心能力。高年级集中在附属医院实习,开展“学科+”模式下的学术研究和“双创”教育,更好适应社会需求。近三年来,支部党员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完成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省级5项,其中A类成绩结项3项。
针对基层群众的健康需求,社会实践内容包含听诊、量血压、测血糖等不同类别的体检,以及肿瘤预防和职业病防治知识等为主题的健康宣教活动。同时,通过发放居民就医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全方位了解群众在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以学促美:工匠精神铸就医魂,打造“四课”融合育人新机制
该党支部积极链接先进典型人物,搭建优秀校友交流平台,打造“四课”融合育人新机制,进一步提升农村免费定向医学生党员的思想境界,拓宽其视野。
通过寻访全国劳动模范,让学生深刻感受榜样身上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内化于心,在强化医学生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同时,引导学生始终对医疗事业保持热爱,对患者健康给予尊重关怀。邀请优秀校友开展交流宣讲会,启迪学生脚踏实地、锤炼技能,未来更好将青春融入基层建设,服务更广大的基层人民。
以劳聚美:直播赋能乡村振兴,创立“四课”融合育人新方法
该党支部创新劳动教育,开展助农直播活动,让农村免费定向医学生深入了解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新方法、新理念。学生党员通过直播互动与观众深入交流,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和期望,为未来投身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有益经验。
2023年、2024年,支部学生党员分别在小岗村助农基地和马鞍山市博望镇生态茶园开展助农直播,通过全方位展示助农产品、详细介绍产品特点、才艺表演等方式,吸引了关注和支持,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在“沉浸式”劳动实践中,学生不仅感受到农村的新变化、新发展,磨炼了意志,也为毕业以后扎根基层、奉献社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未来,该党支部将继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支部建设和“四课”融合管理机制,持续做好跟踪和反馈评估,培育更多基层良医,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第四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