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校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创新数智赋能生态,制定《数字校园建设五年规划》”。加快数字安医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数字安医建设按照“25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厚德、有为、创新、开放、美好安医建设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构建一个以师生为中心,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全面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个性化的智慧教育环境。
夯实数字安医建设基础。一是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5G网络与全光网协同建设,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推进移动物联网集成及全面发展。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促进多校区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合理梯次布局超算中心、智能数据中心等。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二是畅通大安医数据资源大循环。构建安医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各级数据统筹管理机构。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建设临床、公共卫生、药学、生物科学等优势学科数据资源库。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尝试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
全面赋能“五位一体”发展。一是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拓展数字化德育品牌,塑造厚德安医。配合相关部门和院系打造“精医报国”大思政课品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立基于“师生一张表”的“师生画像”,生动全面了解师生状态。二是立足教育、医药服务功能,推动数字技术和服务实体深度融合,塑造有为安医。在教育、医疗、医工等重点领域,以数字化赋能科研资源共享,打造智慧教学生态,建设“校本特色+行业应用”融合的AI课程新品牌,建设AI手术机器人智慧教学新场景,探索AI课堂教学新模式。发展数字健康,规范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发展,打造具有区域品牌特色的互联网医院;加快智能影像、智能语音、医疗机器人等智能医疗设备和辅助诊疗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三是立足创新理念,实现跨越式发展强劲动力,建设创新安医。强化数字化能力建设,促进信息系统网络互联互通、数据按需共享、业务高效协同。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打造智慧管理生态,实现人事、教学、科研、财务、资产等业务“一网通办”;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加强和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四是立足提升社会合作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建设开放安医。引导广大师生创作生产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产品。加强对外合作,打造若干综合性数字文化展示平台,统筹谋划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建立多层面协同、多平台支撑、多主体参与的数字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体系。五是立足多校区建设,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幸福安医。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建立智慧物业、智慧安防、智慧停车、智慧能耗等智慧后勤系统,推进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建设数智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等智慧服务平台。以数字化赋能社区建设和治理。
强化数字安医关键能力。一是构筑数字标准体系。建设全量数据中心,实现数据治理和数据资源共享。编制《安徽医科大学基础数据编码规则》和《安徽医科大学信息化数据管理办法》。建设全量数据中心,对全校基础数据进行全面梳理和治理,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有效共享。二是筑牢数字安全屏障。净化网络空间,深入开展网络安全治理工作,推进网络安全系列专项行动,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增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基础制度,健全网络数据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系。(网络与信息化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