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大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医大要闻

【党徽闪耀】王曦:“驻村,就要把心种在这里”

时间:2025-07-25浏览:11设置

“书记,我们手头的西瓜没卖掉,还在地里的也不敢摘,这么好的瓜烂在地里真可惜啊!”

瓜果丰收的时节,本该是瓜农们喜笑颜开的时候,但霍邱县黄泊渡村的瓜农们却遇到了烦心事。了解到农户的诉求后,黄泊渡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我校驻村工作队队长王曦第一时间深入调研,探索出“城区地推+工会采购+企业团购+直播推广”的多元化销售模式,让黄泊渡村的好瓜“走出去”,以实际行动纾解瓜农滞销之困,助力乡村振兴。

为留守儿童开设夏令营和研学游,让屋顶漏水、地面倒灌的村卫生室焕然一新,在直播间里用野生蒌蒿检测数据带火土特产,通过消费帮扶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70万······300多个日夜的坚守,王曦协同村“两委”依托资源禀赋和派出单位优势,把党建工作与现代产业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等有机结合,带领村民蹚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当农户将切好的西瓜递进他手心,答案已然写在这片热土上——“驻村,要把心种在这里”。

强基固本,当好战斗堡垒“筑基者”

2024年6月履新当天,王曦沿着蜿蜒的小路走进村委会,闲谈间了解到黄泊渡村党建存在多处短板,作用发挥受限。

“如何提升办公条件?怎样建强村党组织?”是他要“作答”的第一道题。

因村级工作经费有限,他先后筹措到4万元办公经费,在村部会议室安装会标显示屏、投影仪等,并配备打印机、电动车、笔记本电脑,改善了办公条件。面对基层繁杂且艰巨的工作任务,他坚持抓党员教育管理,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报刊阅览角,并以每月“创先争优”点评日活动为契机,持续开展“第一书记上党课”活动,组织党员扎实开展政治理论学习。

同时,他用好“点评”这个抓手,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配合村党支部书记,每月评先进、点后进,评亮点、点不足,督促党员取长补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起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员队伍,定期开展“党建+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基层党组织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强村富民,当好村级产业“领路者”

作为一个世世代代靠种植营生的村庄,经济的薄弱性成为制约黄泊渡村发展致富的绊脚石,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一直是王曦积极思考的问题。

黄泊渡村位于霍邱县城东湖西岸,三面环水,土壤肥沃,日照充足,特别适合水果作物种植,是远近闻名的瓜果之乡。虽然黄泊渡村民有种植西瓜的习惯,但存在种植户较为零散,品种不统一,规模小,经济效益不高,抵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

为此,王曦多次组织村“两委”成员外出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发现采用嫁接的方式,用南瓜的幼苗作为砧木,能够有效避免连年种植导致的重茬问题,提高西瓜产量。为了试验效果,他配合村“两委”干部在15亩的村集体土地上搭建了14个大棚,种植西瓜。功夫不负有心人,地里长出的西瓜圆润饱满,甜度高、水分足,也因此荣获2024年浙沪毗邻地区西瓜擂台赛金奖。

为进一步扩大知名度,他带领村“两委”干部走进县城和安医大校园直播卖瓜,为村集体增收近7万元,也带动了20户脱贫户增收。

心系民众,当好村民群众“暖心者

“王书记,村里有些农户的农产品找不到销路,你看有办法没?”2024年9月初,村党支部书记雍士杰找到王曦,让他想办法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而从未干过销售的王曦,也是一筹莫展。

“马上中秋节就要放假了,哪里有土特产卖?想买点带回家。”大学同事的一句话点醒了王曦,让他决定担起农产品“卖货员”的重任。

在成功申报“粮缘黄摆渡”自主商标的基础上,先从安医大及附属医院工会和食堂“入手”。渐渐地,销路打开了,村里的大米、挂面等农副产品销往合肥、阜阳、滁州等地,使得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70余万元。同时,他还支持1户村民投资建设榨油厂,生产菜籽油、麻油等,并利用自己的直播平台进行溯源推介,成功带动10余户群众就近就业,户均月增收达3000元。

为解决好“一老一小”基层服务短板,他挨家挨户展开入户走访调研,为困难群众送上2万余元的慰问品和慰问金,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为全村70岁以上老人代缴医疗保险,还联系安医大附属医院专家医师来村开展“送医送药”活动5次,并向上级争取资金15万元修缮村卫生室,筑牢防范因病致贫的第一道防线。

了解到村小学阅览室图书老旧,难以满足孩子们阅读需求,他动员学校卫生管理学院、附属小学等单位相继来村,捐赠青少年必读书物3000余册,并在征集留守儿童“微心愿”的基础上,号召全校师生争当“圆梦人”,为孩子们配备书包、铅笔盒、保温杯、手套、围巾等学习和生活用品。此外,他还创建“蓼城新语”志愿服务队,在霍邱籍安医大学子返家乡期间,为村内小学生提供英语学习夏令营等志愿服务,并组织孩子们到安医大、中国科大、省话剧院等地开展研学游2次。

在他的牵线搭桥下,校教育基金会在村设立“安医大奖学金”,资助村籍考上省示范高中和大学本科的学子,金额达6万余元。民建安医大支部也积极响应,筹资3万余元对村小学音乐室进行装修改造,并在校设立奖助学金。

“也曾遇到村民的不理解与质疑。但我知道,只有坚守初心,持之以恒为村民办实事、解民忧,才是化解矛盾的最优路径。”从大学辅导员到驻村第一书记,“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随着时间的流逝,王曦办成了一件件实事、好事,一点点积攒起群众的信任。接下来,他将继续扎根黄泊渡村,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与村民携手同行。(卫生管理学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