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至28日,卫生管理学院“寻梦皖源,校友在基层”暑期社会实践团5天内辗转阜阳市三区五县,累计行程超1000公里,走访23家基层医疗机构,深度访谈60余名安医校友,收集2000多名校友信息,记录他们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初心与担当。
“医者仁心,仁心始于人民。”在太和县人民医院,校友王晓咏回忆自己从实习生成长为骨干医生的历程,感慨道:“越是条件有限,越能体会‘性命相托’的分量。”在界首市人民医院,我校校友、泌尿外科医生曹琦分享了一个特别的故事——他曾自掏腰包为困难患者完成肿瘤手术,术后患者连续八年坚持复查。“这份信任,是我坚守基层的最大动力。”曹琦谈道。
校友们的经历诠释了“把青春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价值选择,也用实际行动回应着“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基层人才号召。阜南县中医院党委书记王松华谈道:“基层是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条件不断改善,发展空间广阔。希望更多安医学子走进基层,用专业守护一方百姓健康。”
走访过程中,实践团还在阜阳妇女儿童医院、太和县中医院等多家基层医疗机构,见到了众多来自母校的校友。他们或奋战于临床一线,或投身公共健康管理工作,用默默的坚守诠释着“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
在与校友的深入访谈中,实践团成员不仅感受到基层工作的艰辛与分量,也收获了宝贵的成长建议与精神激励。多位校友结合自身经历坦言,打牢专业基础是立身之本,无论将来从事临床、管理还是科研,扎实的知识储备都是安身立命的根基;勇于参与实践,是快速提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只有走进真实的社会场景,才能不断拓宽视野、增强本领;而沉下心来、扎根基层,则是一条厚积薄发的成长之路,要具备“耐得住、干得久”的韧劲,才能在服务群众中赢得信任、实现价值。
校友们用朴实的话语、真实的经历,为学弟学妹们绘制出一幅充满启示的“成长导航图”。在一次次思想的对话与心灵的触动中,实践团成员们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有了更加深刻而具象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以青春力量守护人民健康的职业信念。“以前我只想进大医院,现在觉得,真正的价值也许藏在乡村小巷。”一位同学在走访记录中写道。
走访过程中,每一位被采访的校友都饱含深情地为即将到来的母校百年校庆送上诚挚祝福。“祝母校桃李芬芳,培养更多脚踏实地、服务百姓的好医生!”“母校永远是我精神的归属,愿她越来越好!”一句句质朴却饱含真情的寄语,是他们对母校深厚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安医精神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传承写照。字里行间,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安医人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誓言的践行与担当,也寄托着他们对母校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
除校友访谈外,实践团还专程前往王家坝纪念馆开展思想教育,感悟“舍小家为大家”的王家坝精神。“基层医者的坚守,与防汛英雄的担当,都是对‘人民至上’的最好注脚。”一位成员在日记中写下。
此次阜阳之行,是“寻梦皖源,校友在基层”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二站。继去年实地走访安庆七县一区后,团队持续以实地调研、影像记录等形式,追踪安医学子在基层一线的奋斗轨迹,挖掘他们守护健康、奉献人民的真实故事。未来,团队还将继续走进更多地市,以一线笔触描摹医学生的奋斗群像,汇聚成献礼母校百年华诞的时代答卷。(卫生管理学院 郑旭东 胡戴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