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校最年轻的学院之一,生命科学学院自2012年5月正式成立以来,始终将师资建设与人才引进视为学院和学科发展的核心引擎。该院通过10余年的聚力引才、精心育才和科学用才,实现了从“新生学院”,逐渐发展为我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中一支重要力量。
聚力引才 打造国际视野师资队伍
建院之初,学院仅有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少数几个学科方向,专任教师不足30人。面对基础薄弱的现实,该院锚定“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建院原则,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师资建设作为破局关键。
聚焦生命科学前沿(包括肿瘤生物学、代谢生物学、免疫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领域),面向全球招募青年人才。近五年,学院从美国杜克大学、华盛顿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北卡、西南医学中心、贝勒医学院等高水平学术机构,引进海外博士后近20人。目前,学院63名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达95% ,超50%的师资具有1年以上海外研修经历,研究生导师平均年龄仅39岁,形成了一支年轻、专注、国际化的多学科学术团队。
科学用才 反哺激活科研创新生态
高层次人才的加盟,直接推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进入快车道。近五年,该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7项,引进的四类人才(校聘副教授)先后有9人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4年学院横纵向科研经费已达996万元;陆续在《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杂志(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细胞死亡与分化(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高水平研究成果竞相涌现。
高水平人才的引进,也进一步提升了学院服务社会能力和产业转化水平。近两年,学院获得横向经费合同达800余万元,与金域医学、通用生物等企业筹建联合实验室,申请省级科研平台,推动肿瘤早筛技术、生物大分子靶标筛选平台落地。年轻的教授和同学们一起边吃午餐边探讨学术问题,海归教师开设《生命科学前沿技术》《英文论文写作》《合成生物学》等高水平课程,亦是该院高水平人才集聚、反哺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生动说明。
精心育才 主动服务营造良好环境
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中,作为非一线城市的高校,我校相较江浙沪、深港澳地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并不占优势。“高度尊重人才、暖心服务人才”是该院在积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时始终秉持的理念。
一方面,学院尽最大努力满足引进人才的合理需求,主动服务好引进人才落地后的“关键小事”,如主动协助解决子女入学和配偶安置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优化改善实验室、购置小件仪器、设置独立实验空间等举措,积极构建青年人才学术成长的“微环境”,并在最大程度上赋予青年人才学术发展的自主权。
学院还定期举办学术沙龙,帮助引进人才顺利获得回国后的“第一桶金”;通过各种渠道促进引进人才与附属医院建立学术合作,助力其科研发展。该院坚持引育结合,通过梯队培育,近3年先后有10余人获得省级人才荣誉。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活水之源”。该院将深入贯彻校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聚焦第六轮学科评估与博士点建设,持续优化引才策略,争取3年内再引进10余名海外青年人才,助力该院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型学院。同时,进一步扩建生物信息学平台,为服务全省生命健康产业贡献安医生科力量。(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