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动态

【暑期“三下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金寨传承“红廉薪火”

时间:2025-08-21浏览:19设置

8月9日至1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红廉薪火金寨行”实践队奔赴“红军摇篮”金寨县,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以“寻红根、讲红课、访红迹”为主线,通过沉浸式学习、互动式宣讲、深层次调研,在红色热土上追溯革命初心,挖掘红廉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红廉场馆寻初心,革命薪火铸信仰。实践队依托金寨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场馆里的思政课堂”。在庄严肃穆的红军广场,队员们向烈士纪念塔鞠躬致敬,并认真阅读碑文,深刻体悟“忠诚印寸心,清廉耀日月”的革命操守。在鄂豫皖红军纪念园,大家结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珍贵史料,剖析纪律严明与民心所向的深刻联系。参观安徽抗日战争历史展览馆时,馆长向队员们重点介绍了《红军纪律歌》等文物,并对其主动探寻“红色担当”与廉洁传统的联系给予赞许,表示这正是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的体现。

红廉故事进乡土,理论宣讲润民心。实践队化身“红廉文化传播员”,深入基层开展多场景宣讲,用青春话语将红廉故事送入田间地头,让革命传统焕发时代光彩。在红军广场,队员们以洪学智等开国将军的清廉事迹为切入点,阐释党的纪律;在大湾村,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足迹,讲述红廉文化如何驱动茶文旅融合、助力“红色老区”向“绿色小康”蝶变。在斑竹园镇,有游客在现场听完队员们关于“立夏节起义中的群众纪律”的宣讲后表示,这种结合历史的生动讲述,让革命纪律精神更具现实教育意义,尤其对年轻一代影响深刻。

红廉基因话治理,深研实策助振兴。为探寻红廉文化赋能乡村治理的路径,实践队深入一线,通过入户访谈、问卷调查、旧址考察等方式展开深度调研。在大湾村汪家祖宅遗址群,队员们记录红军家属口述史,梳理“军民同心”传统的现代治理价值。在汤家汇镇赤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探究红军“廉洁纪律”如何融入当地村规民约并传承至今。大湾村干部在座谈中谈到,实践队提出的“红廉文旅路线设计”和“廉政教育基地共建”等建议,切合村庄发展需求,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思路。有的队员也在调研笔记中深有感触地写道:“从易氏祠‘清正为民’的刻字到今日基层的‘小微权力清单改革,红廉基因正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精神引擎。”

本次“红廉薪火金寨行”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大思政课”建设、推动实践育人的生动实践。青年学子在红色地标中洗礼思想,在乡土宣讲中锤炼本领,在基层调研中读懂国情,实现了知行合一的成长。队员们纷纷表示,金寨这片热土所承载的忠诚信仰与清廉操守,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会把所见所思所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红廉薪火照亮服务国家与人民的前行之路。(马克思主义学院 孟祥健 李林 徐阳阳 朱婷)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