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健康报:一场一波三折的生命守护战

时间:2025-08-22浏览:13设置

“多亏医生们一路把关,现在我能安心养病了。”近日,71岁的张阿姨从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出院。一场始于“肚子疼”的就医经历因胆囊癌的意外发现而一波三折,好在经多科室协作治疗,张阿姨化险为夷。

张阿姨10多年前体检时发现胆结石,最初因症状轻没在意。近3年,她疼痛发作频繁,有时出现持续性隐痛,尤其在吃了油腻食物后疼得直不起腰。直到最近,她才到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就诊。

接诊的普外科李启信主任医师结合超声检查发现,张阿姨胆囊内结石多发,最大结石直径达2.5厘米,且胆囊变小、胆囊壁增厚、炎症明显。“长期结石刺激已导致胆囊功能受损,必须手术切除。”李启信判断。张阿姨很快入住肝胆外科病房,并接受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3天出院。

没想到,一周后,病理检查报告带来了意外消息——切除的胆囊组织中发现了胆囊分化腺癌。“这是一例典型的意外发现的胆囊癌。”肝胆外科胡可俊副主任医师解释,胆囊癌早期症状隐蔽,常与胆结石“混淆”,术前难以通过常规检查确诊。

棘手的是,张阿姨的病理检查报告提示,肿瘤已突破胆囊壁3层结构,且靠近肝脏边缘,极易向肝脏侵犯,并向肝内转移;经显微镜可见肿瘤存在脉管和神经浸润。“胆囊癌恶性程度极高,容易沿脉管和神经生长并向远处转移。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很快出现肝侵犯伴转移。”胡可俊说。

面对这一危急情况,该院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专家共同评估后,决定为张阿姨实施“肝门部淋巴结清扫+肝脏部分切除术”。“这种胆囊癌就像墙角的煤渣堆,切除胆囊仅仅是清理了煤渣堆,要想达到根治要求,不仅要扫净渣子,还要铲掉被污染的墙皮。”胡可俊解释,“患者的肿瘤靠近肝脏边缘,那里血供丰富、脉管密集,尤其是肝门部淋巴结、小神经更为密集,解剖结构复杂。手术既要避开正常血管、胆管,又要彻底清除可能转移的病灶和组织,难度不小。”

术中,医生们精准定位左肝四段、右肝五段的病变区域,小心翼翼分离十二指肠韧带内的可疑病变组织与正常结构,不仅切除了部分肝脏组织,还清扫出24枚淋巴结。“胆囊癌容易沿神经和淋巴跳跃性转移,彻底清扫是阻断转移的关键。”胡可俊说。最终,手术顺利完成。(第四附属医院  陆正蛟)

时间:2025年08月22日 2版

来源:http://jkbshare.183read.cc/article/6209318/5.html?t=175581956344777 

返回原图
/